第147章 刘整万户与赵嘉仁水军的第一战(第2/4页)

蒙古城寨里面的人也许是感应到了赵嘉仁船队中军人的想法,又或者只是想对宋军船队示威。投石机开火了,还连续投掷了三颗石弹。观察员立刻报出距离,“报告,根据观测,蒙古军的投石距离有一百步。”

一百步是大概150米,这数据与军官们的估算差不多。

“这么近,岂不是和我们的两斤炮一个射程么?”

“不不,看石弹的重量,无论如何都得有30斤吧。威力比我们的两斤炮要大。”

“这么大的家伙才投射30斤,我们的火炮要是这么大,至少得能投放300斤的炮弹。”

……

众说纷纭,赵嘉仁从这故作轻松的话里面能够听出众人的担心。在这时候谁不担心呢。

“进行测量,准备明日战斗。”赵嘉仁下了命令。

第二天,测量工作刚开始,汉水上游就来了打着刘字旗号的军船。包围襄阳的蒙古军分成三大集团,位于汉水西岸的有张弘范军与阿里海牙军。张弘范在北,阿里海牙在南。位于汉水东安的是阿术与刘整军。这支军队比较靠南,扼守汉水。整个三大集团的北方则是蒙古地盘,并不存在宋军。

刘整万户接到报告,又有宋军水师前来救援,很自然的就领着水军前来应战。双方打了照面,刘整并没有从宋军那边看出什么不同。现在汉水上的军船外形都一样,火炮的制式也相同。

通过前些日子与大宋水军的交战,刘整越来越有信心,他立刻下令船只前去交战。刘整的部下们随即扳动船桨,向着大宋水军驶来。

这些日子的战斗经验被仔细总结,最后得出一个‘快、稳、狠’的三字诀。

‘快’就是行船要快,这样才能让船队最大程度避免被宋军击中。而且刘整发现只要他的船队行动变快,那些大宋水军就会忍不住率先发炮,使他们的火炮提前进入过热阶段。

蒙古水军按照之前的经验认真操作,加上他们是顺流,很快就把船速加到很可观的程度。刘整看到对面宋军的反应好像颇为迟缓,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吓住了,见到刘整水军这么快速冲锋,他们竟然离开了深水区向着岸边的浅水区行进,大有对蒙古军避其锋芒的意思。

很好!刘整心里面想。既然对手有些怂了,就该蒙古军发挥‘稳’的优势。那就是稳定开炮,不求击中对方,只求大乱对方的阵型。

而‘稳’之后就是‘狠’,趁着宋军混乱之时快速靠近宋军,在近距离开炮。

用了这‘快、稳、狠’的三字诀,刘整这些日子以来的水战基本都是胜利。

‘嘭!’‘嘭!’刘整对面的宋军开火了。

冲在前面的蒙古军船被一枚炮弹击中船身中央,那炮弹直接在船身上砸出一个大洞,水从大洞里面滚滚而入,那艘船顷刻就开始下沉。

‘嘭!’‘嘭!’‘嘭!’赵嘉仁船队进入浅水区之后由桨手们停住了船只。蒙古军船划得快,宋军炮手对着几乎是匀速直线运动的蒙古军船持续开炮。

每一门炮上面都有望山。不是三点一线的那种简单货,而是双圆形的那种望山。学过物理当中速度与加速度并且通过考试的炮手们都知道,在水面上双方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完全直接瞄准并不可靠,需要有一点点的提前量判断。

当然,只知道这种原理并不够,赵嘉仁在训练炮手上花掉的火药大概是刘整训练的二十到五十倍之间。

刘整并不清楚他对面的这支军队是用钱铸造出来的,他所能看到的是这支宋军的炮手们几乎是弹无虚发,随便几炮打出来,蒙古军的军船就有一艘要中弹。宋军的炮击速度不能算快,频率却非常稳定。那熟练的动作让刘整想起了好几年前的往事。他那时候还在大宋下当军头,朝廷推广的新水军军船与火炮,临时教员就是赵嘉仁的麾下。那时候赵嘉仁的麾下讲,‘炮击要匀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