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章 战争是政治的最高境界(上)

4月10日,蔡茨勒紧赶慢赶终于回了柏林,此时对英伦三岛空袭已进入第8天,距离最终行动时刻越来越近,不过打仗永远不会按部就班来,刚抵达大本营指挥部他就得到了一个意外消息:昨天傍晚,配合行动的潜艇在格陵兰岛西南方遇到美军航母编队,粗略判断有3-4艘航母,3-4艘战列舰和一批轻型军舰。美军舰队速度很快,潜艇既没赶上追击更谈不上战果。

该消息立即引起最高统帅部的高度关注,霍夫曼本人也十分重视。今天白天舰队舰载侦察机搜索后未找到敌舰队,海军方面略微有些紧张,连带陆军也紧张起来。一天下来大西洋上侦察机不断穿梭,彩云改、大西洋督查四处翻飞,大有将北大西洋翻个底朝天的架势。

霍夫曼对此倒很有信心,北大西洋虽大,但只要有心去找一定可以找到,今天找不到就是明天,明天找不到就是后天,横竖不会偏离太久。英美舰队又没绝对优势,碰上了打就是,有什么好担心?他更关注英美的政治动向与战争格局。

切断英加航线、空袭英伦三岛不仅是军事仗,更是政治仗,用意主要有三:第一,敲打英国内部强硬派,告诉他们不要以为目前隔海对峙的德国除破交就没有其他办法;第二,试探英美联盟的牢固性——英美已分别有人与德方密谈和平,霍夫曼不相信他们彼此不知道对方的小动作,想看看这对冤家目前是否已同床异梦;第三,验证美国下一步的政策走向并决定应对方针。

华莱士被替换这么大的公开消息当然不可能被瞒住,不可避免在时隔许久后传到德国,其他国社高层不懂华莱士和杜鲁门的区别,霍夫曼却看得很明白。哪怕他不知道华莱士有关中断援英、援苏的具体讲话内容,只要结合约瑟夫·肯尼迪的谈判过程和美国人事变化,他就能猜出美国立场的微妙之处——让约瑟夫带回去的和平条件为华盛顿拒绝了,主张对德强硬、继续维持战争一派占了上风,所以仗还得打下去。至于杜鲁门,霍夫曼比所有人都清楚他额头上贴着硕大的“强硬派”标签。

在这个大前提下,霍夫曼想看一看美国的决心到底有多大,或者说美国人口中的“抗争到底”到底是什么立场或界限。现在看来,英美这对欢喜冤家感情还没到破裂的程度,美国人这么快就派出援助舰队说明心气还是很高的——正如约瑟夫在谈判中暗示的那样,如德国不放弃日本,则美国不会放弃英国。

这尚在众人意料之中,但日本局势就有点出人意料。

科尔前不久发来消息通报了日本情况:第一是日方对二次西征态度暧昧,不像第一次时上赶着和德国沟通询问能得到多少好处,反而开始强调自身困难,譬如军舰不够、印度局势还未稳固等等,言下之意可能5月份都不能成行。第二是关于保护费。这一点日本人没藏着不肯说,反而如实坦白并说明拿到的好处,还向德方通报了苏联获得的物资数量与种类,希望德国体谅日方难处并予以谅解。

日本小家子气是出了名的,这次拿到24船物资(30余万吨)应该喜出望外,德方谅解不谅解日本都会这么做,霍夫曼犯不着为区区一点物资和日本怄气,那样格局太小。

当初支持堀悌吉的很大用意就是希望他能切断苏联外援通道,对方确实也履行了承诺,谈判40%保护费的事霍夫曼同样知情,他最初以为只是堀悌吉切断援苏航线后给苏联人一个借口而已。最高统帅部包括他本人在内都认为美国绝不肯吃这个哑巴亏,这条航线肯定断了,万万没想到美国居然咬牙照办,这让他对美国的强硬姿态有点刮目相看,还不好指责日本什么——总不能日本放着40%过路费不收专门为德国打工吧?强行让日本这么办也可以,但必须让德国补偿这40%?那就轮到德国难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