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迷之少女(第2/3页)

现在要求报上“带刀状”的数目和人名,这令某些国人是相当难受的。

少数几个确实无力承担兵役的家族,都主动提交了武具。愿意随军出征的就更简单,根据兵役数量,填写相应的数目和人名即可。但剩下那些人就不得不绞尽脑汁地编造理由了。

最终收集上来的武具有野太刀二百余,长枪七百余,具足六十副。汎秀制定下太刀一贯、长枪二百文、具足五贯的奖励标准,慷慨支付了数百贯赏金,并宣告嘉奖,对配合政策的国人加以安抚。

报上来申请“带刀状”的人数则是二千八百,比军役数量多出一千有余。其中充斥了各种明显是编造出来的借口,比如“太刀是神灵寄所,需要代代相传”或者“作为打猎的工具使用”等等。

对于这些,汎秀一律指示奉行们给予认可,没有细查。现阶段只要表面上服从律法,就算得上良民,暂不追究。

对比几个数字,可以推测出,理论上还有约一千人违法持械,不肯前来申报,这才是接下来工作的重点目标。

几日之后,寺社方面的结果也通报过来。联合自治组织的“十一人众”只象征性缴纳了二百武具,却报了三千五百带刀的名额。理由当然是守护寺产需要僧兵,守护社产需要神兵。

这个数字令很多家臣都勃然大怒了,但汎秀在公开场合,仍表示尊重“不输不入”之权,未作质疑,只是再三确定这个具体数字。

三千五百这个数字,一定仍有不实之处。按比例推测,寺社武装加起来,或许有五六千人之多。

只要有不实之处,将来就能以此做文章。当前要做的,就是让“带刀状”的规则深入人心。

同时还有些村民和町民,表示需要保留武具团结自卫,总计有二十多个村庄或小镇,报备了七百人带刀名额,这是唯一一个令汎秀带着真心诚意批准的。

数目和名单都确定好了,服部春安带着“警视厅”便开始巡查起来。

按常理讲,有脑子的人都不会在这个时刻顶风作案,那些未报备的武装应该都已经藏匿好了。但汎秀仍然坚持大张旗鼓地搜查,不惜多给些勤务津贴。

这不是为了抓住犯人,而是要对围观群众反复灌输“不经允许持械乃是大罪”这个印象。所以就算没有成果,也要煞有介事地去执行。

只是,没想到这么一查,居然还真在第二天,就查出了一伙有嫌疑的团伙。

这伙人租了一间带着庭院的屋敷,男女老少都有,共有二十余,多数配刀,看起来是带着佣人出游的高级武士门第。因此服部春安也没有一上来就严加询问,而是客气地派人打听。

只是刚接触下,那边的下人都推说主人一早出门去参加“竞拍会”去了,不敢私自回话,也不知道家主何时才能回来。

这个解释无法让人满意,所以服部春安就持续不断地派人前去盘问,语气也越来越不友好。

同时又调动两队人马,将这间屋敷的前后门都严密盯住。

他没有隐瞒的意思,就是正大光明地派手下摆开架势。这也是平手汎秀的要求,治安机关在自己的领地上,需要有一些大张旗鼓地行动,来彰显存在感,震慑潜在的罪犯。

眼看着形势正要往不妙的方向发展,屋子里突然走出一个颇具英气的女孩子。

这姑娘面相还残留着几分稚色,发髻上插着崭新的簪子,看似才刚进行过“结发礼”;她身着一身白色吴服,却未像一般武家女儿那样穿罩衣,反是系着方便行动的绑腿和袖笼,腰上还配着小太刀。

看她服饰和气度与之前谈话的下人全然不同,或许是个能主事的,服部春安就打算亲自上前询问。

只是他还没来得及开口,那位刚成年的小姑娘却肃然呵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