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章 姓氏合流(第3/3页)

任何事情无论好或者不好,一旦上升到政治斗争层面,必然就会变味。

即便是三省六部的重臣和皇帝都传看了楷体字对照表,陈旭也尽力解释,但这件事还是受到了极大的阻力,就连蒙毅和冯去疾这次都没有站出来帮陈旭说话,其他官员顶帖的很少,平日一群看见陈旭提案无论对错都要支持的大夫和博士都很沉默,毕竟突然要从刚刚熟悉的小篆改成写这些方方正正的方块字还是心有抵触,不是不行,而是看起来非常怪异,认为不美观,而且写起来也不顺手。

看见自己推广楷体字的过程并不顺利,陈旭只好退而求其次,再次上奏请求在报纸上先行刊登楷体字偏旁部首对照表和刊登一些楷体字的文章,看看民间对于楷体字的反应,若是民间无法接受和推广,则这道提案就放弃。

秦始皇在稍微的犹豫之后点头答应。

楷体字的事情秦始皇很早就知道,陈旭的许多奏书都是用不篆不楷的字体写的,楷体字带着一种隶书的风格,但更加简单,横平竖直虽然和篆书结构完全不一样,但和隶书接近,而隶书实际上在民间和官方与小篆几乎是同存的状态,官方文书之外的记录大部分都是半篆半隶的字体,辨认并不困难。

几天之后,大秦都市报的新刊上,半个版面用表格形式登载了楷体字、篆体和隶书的偏旁对照表,而且还用楷体字刊登了一首诗歌。

而这个看似并不起眼的内容立刻在咸阳的百家方士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许多人通过偏旁部首对照表很容易就能辨认出楷体字,感觉这种方方正正的新字体要比弯弯绕绕的小篆看起来要简单明了的多,而且书写起来也方便许多,因此有兴趣的人开始学习书写,而在报馆和文学院中,陈旭也要求所有的官吏文书人员都开始学习用楷体字书写。

字体的演变必然是一个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小篆还是太过于复杂了,不适合普通民众学习和普及推广使用,只要报馆和文学院的数千上万百家门徒开始使用,很容易就能快速全国推广开来,或许只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整版的大秦都市报都可以采用楷体字,到那时来自于朝堂的阻力不攻自破,毕竟楷体并没有脱离文字书写的基本结构,最多是把弯曲的笔画改成了横平竖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