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冲突和较量(第4/4页)

但这个方法陈旭还是近乎于两眼一抹黑,虽然以前也有过各种各样看似很简单很直接的想法,但真的踏足咸阳,踏足朝堂,真的要面对处置的时候,一切又感觉到举步维艰寸步难行。

首先面对的就是李斯这个千古历史名人,如今李斯大权在握,在治国方面皇帝对他的信任可以说比对陈旭要高的多。

陈旭的身份神秘,秦始皇更多的是尊重,甚至说还有一些害怕。

但李斯不一样,李斯自从当上廷尉开始,秉行法家理念,每一条奏书都深得秦始皇这位也喜欢法律的帝王喜欢,何况秦国还有延续百年的法家治国的传统,已经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法术思维的习惯。

其中李斯当初建议废除分封制而实现全国的郡县制度,就完全符合秦始皇的想法,因此才力排众议推行郡县制。

要知道当初李斯提出郡县制的时候,几乎满朝文武百官都持反对意见,时至今日,这种反对仍旧没有消除,从民间到朝堂都仍在不停的反对,而其中反对最厉害的就是尊古守礼的儒家门徒。

如果陈旭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让焚书坑儒这种历史重演,就必须在法家和诸子百家的理论中找到一条新的路线,既要让秦始皇满意,又要让诸子百家的门徒满意,而且还要达成一种普遍的共识。

而这个难度对于一个曾经的外卖小哥来说太难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只能说说而已,一旦佐料撒错了或者火候掌握不好,这条鱼就会被做成毒药。

陈旭眼下能做的,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先用报纸这个平台来吸引百家门徒的注意力,然后有选择的发表一些引导性的策论,比如荀子的礼法治国的理论,然后也发布一些支持这些理论的百家名士的文章,而后吸引更多名士参与到争论之中,在理论上不断的博弈和妥协,最后形成一股新的势力,继而形成一种新理论的潮流,融汇主流学派的理论,融合法家治国的思想,最后被全国的士族接受,被文武百官接受,被秦始皇接受。

这就所谓的舆论引导。

陈旭凭借后世的历史积累跳跃两千年时空来俯视这个时代,有秦始皇的支持,加上报纸这个能够掌控舆论的前沿阵地,如果还不能改变这种状况,那就……嗯,回伏牛山养老,娶水轻柔,嫁妹子,陪着老妈,耕田种地,钓鱼玩耍,养一群鸡鸭鹅狗,一定要带上两头滚滚,然后愉快的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