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十月末(第2/5页)

此时,蒙遂亦从城墙那边走了过来,与蒙仲、郑奭二人谈聊了片刻。

算计,蒙遂压低声音对蒙仲说道:“阿仲,虽这招战法威力极大,但关内的弩矢储备消耗也极大,就方才那一会儿工夫,差不多就已射出去三四万支弩矢了……”

在旁,郑奭听到这话,震惊地瞪大了眼睛。

他忍不住插嘴道:“什么?就那么会工夫?三四万箭矢没了?”

而听到这话,蒙仲亦无奈地苦笑了一下。

为了今日的守关,将他麾下的弩兵,以及郑奭麾下的弩兵通通都调到一起,大约凑了六千人左右,这六千名弩手每人射个十箭,不就是六万支弩矢了么?

此时,蒙遂正色对蒙仲说道:“为日后考虑,我觉得有必要储备一批弩矢。”

稍稍一停顿,他从关楼上一名弩手腰间的箭袋中抽出一枚弩矢,向蒙仲说出了他的想法:“我觉得,单单依靠从魏国国内运来的弩矢,不足以完全弥补我军的箭矢消耗,倘若想长久守住此地,我认为我等应当建造一些专门锻造箭簇的工坊……”

“专门锻造箭簇?”旁边的郑奭微微一愣。

“是的。”蒙遂转头朝向郑奭,点点头解释道:“为节省铁石,仅锻造箭簇也足以洞穿秦军的甲胄,而箭杆,用木杆就足以,并且,为了节省人力,这些木杆咱们可以让叶邑的邑民帮忙削制,我叶邑如今有十几万邑民,倘若有十万人,每人每日削造十支木杆,那就是一百万……”

日造一百万支箭杆?

在旁的郑奭已经惊地数不出话来了。

这也难怪,毕竟在当今天下,单个城邑能拥有十几万人口的,绝对不超过两只手,且其中还包括像邯郸、大梁、临淄这种国都级别的城池,绝大多数的大邑,基本上人口都在三四万左右,因此自然没有这么夸张的生产力。

“这个主意不错。”

蒙仲闻言点了点头。

他从两方面考虑蒙遂的建议,其一,即弩矢的反复利用,其二,即叶邑的劳动力。

别看叶邑一带现如今还有着充足的耕地,但随着叶邑的发展,城邑周围的临近的土地,最终是会被开垦完的,到时候,就会出现大量没有土地的邑民。

没有土地,就意味着没有收入,而没有收入就活下去。

因此,在叶邑发展一些小作坊,分担一部分对土地紧缺的压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总而言之,一座城邑想要可持续地发展,农、工、商三者缺一不可。

想到这里,蒙仲当即对蒙遂说道:“这样,你立刻派人向缭到阳关来一趟,咱们好好商量一下这件事……”

“嗯!”

蒙遂点点头,在向郑奭打过招呼后,告辞离去。

看着蒙遂离去的背影,再看看站在身边的蒙仲,郑奭心中不禁升起一个古怪的想法:明明这两位的年纪都跟他儿子差不多大,那么他二人之间的对话,他却听不懂呢?

不过一想到蒙仲、蒙遂二人皆是宋国大贤庄周庄夫子的弟子,郑奭也就释然了。

毕竟是圣人的高足嘛,常人自然是万万比不了的。

随后,蒙仲、郑奭二人又巡视了关内,期间顺便与麾下的士卒说说话,鼓舞一下士气,而就在他鼓舞士气的期间,忽有一名魏卒带着两名魏卒来到他面前,抱拳禀报道:“启禀方城令,有郾城的信使送信至,欲求见蔡午蔡司马。”

听闻此言,蒙仲遂看向那两名来自郾城的魏卒,惊讶地说道:“蔡司马于几日前已率军回援郾城,难道你二人途中不曾遇到么?”

那两名郾城魏卒面面相觑,愣了半晌,才有一名士卒低着头说道:“我等本该在昨日抵达此地,只因途中遇到了敌军骑兵的追击,是故……是故……”

“原来如此。”

蒙仲点点头,也没有责怪这两人的意思,反而宽慰道:“不过你二人可以放心,蔡司马已率军回援郾城了,算算日子,此刻怕是已抵达了郾城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