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柴家的命中之劫

且说这高唐州里,知州高廉点起兵马向东杀奔齐鲁去,而他的小舅子,人称殷直阁的殷天赐,也自乐呵呵的点起‘人马’开奔那柴皇城府邸大门。

这却是由一座宅院而引发的惨案。

殷天赐年纪虽小,却倚仗他姐夫高廉的权势,在高唐州横行害人不浅。有得那等献勤的卖科,对他说老柴家宅后有个花园水亭,盖造的甚好。那殷天赐就带将许多诈奸不及的三二十随从,径入家里,来宅子后看了,便要发遣柴皇城一家人出去,他要来住。

如此闹得不小,殷天赐被高廉叫了住。

这可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柴皇城年纪大了,老糊涂了,只说:“我家是金枝玉叶,有先朝丹书铁券在门,诸人不许欺侮。他如何敢夺占我的住宅?赶我老小那里去?”还隐隐自傲。

却不知道,这一切只是因为高廉未得高俅的示意,暂且把手中的刀子从他脖颈上移开了吧。

虽然柴家在赵宋高层上已经早无一丝一毫的影响力了,但高俅很懂赵佶的心,他知道在赵佶的眼中,柴进所犯的那些事儿从来就不是事儿,别说很多事情儿赵佶还不知道,就算是赵佶知道了,那也是会不以为然的。

对比那些在赵皇帝眼中不值一提的江湖粗汉,柴家这块招牌的份量显然更重。

所以,高俅的态度就必然的影响到了高廉了。后者依附前者做官,高俅才发达没几年,能把高廉这个叔伯兄弟里唯一有点才能的主儿推到知州的位置上,还是高唐州这一险要处,已经是用尽气力了。

甚至于,若非赵宋这些年政坛上乌烟瘴气,蔡京结党营私,给了高俅如此运作的机会,那都不可能做到的。

在赵宋的政治体系中,知州,且还是执掌本州兵事的知州,那地位是很不低的。

多少金榜题名的进士,穷极一生都混不到如此地步,高廉仅仅是通些枪棒文字的假道人,全赖于赵宋官场上的漆黑腌臜,这才能一步登天。

这厮儿早就知晓,自己这辈子是脱不开高俅的庇护,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就没想做什么青天大老爷。那殷天赐就是他的白手套,看似嚣张跋扈,蘸取了大把的钱财,可内里却有相当一批送入了知州府邸,而又从知州府邸送到了东京的太尉府。

此遭的官场,其结构大体是如此。谁让蔡京秉国十数年,这大宋朝当年的制度规矩早就给破坏的一干二净。

把蔡京、杨戬、梁师成等人当做大军阀,那些官员就是他们手下的小军阀和士兵。

大军阀的党同伐异,小军阀的朝秦暮楚,如此的大宋朝能搞好就有怪了。

而高俅别看得赵佶的重用,在军事上能执掌大权。但是文武有隔阂,别说是蔡京、杨梁,就是赵佶也不会允许他在文官范畴中有重大发展的。一个高廉寄托了他不小的希望。因为高俅更希望高家在百年之后成为累世文官大族,而不是什么将门子弟。

别看西军的那些将门似乎代代兵权在握,但西军将门的形成有着无可比拟的特殊历史背景的,而且高俅更知道,这样的将门子弟是没谁能在赵宋的朝堂官场上真正的走高走远的。

因为赵家天子本就对这些将门‘另眼相看’。

看看东京城内的‘将门子弟’,再看看西军的折家、姚家、刘家、种家等等。赵家天子不对他们‘另眼相看’才怪了呢。

直到高俅与蔡京联手,决心彻底荡平梁山泊。高廉对柴皇城才有此改变了态度。只是他有要务在身,却是无暇对付一个小小的柴皇城了。

殷天赐从姐夫那里得到了口信,兴冲冲的带人直逼柴皇城家门来。后者还全然不知变故,指着再次上门的殷天赐大声喝叫:“好泼皮,这般不识趣。老夫没来由和你粗卤,你虽是在倚势欺人,我家也放着有护持圣旨。这高唐州里和你这厮理论不得,须是京师不姓的高字,放着明明的条例,与你大理寺中断个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