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七章 知识的边界究竟在哪里(第2/3页)

过了阿瓦就是东吁腹地。

那里相当于东吁王朝的山海关。

东吁王朝在一六三五年时候统治两百万人口,这是欧洲人根据他们的征税数字估算出来的数量,现在实际上应该更少,他们这些年已经进入衰落期。

他们最多也就动员三十万军队。

实际上这个数字也很难,因为东吁王朝只是缅族人的,无论孟族,掸族都巴不得他们倒霉,这些家伙甚至最大的可能是跟明军合作,所以东吁人能真正动员起来的,绝对不可能超过二十万。

十万明军足够。

不仅仅打败东吁,还包括对其他土司恢复统治,那么唯一的问题也就是后勤。

“要想富,先修路啊!”

护国公感慨道。

在他面前一辆崭新的火车,停在同样崭新的铁路上,和之前的托马斯小火车不同,这辆已经多多少少有点真正火车的样子了,至少比史蒂芬森的旅行者号顺眼得多。后面一共挂了十节车厢,都是简陋的木制,而停在杨庆面前的则是一节专用的豪华车厢,里面就一张巨大的沙发……

“诸位,让我们共同开始一个全新的时代吧!”

他笑着说道。

在他两旁一片掌声。

而在这辆火车的四周则是一片欢呼声,甚至就连他们不远的城墙上和早就挤满了人的阅江楼上,同样的欢呼都在响彻天空。

“陛下,请!”

护国公转身躬腰做请状。

在他身后穿着紫色龙袍,头上带着乌纱翼善冠的女皇陛下,紧接着伸出自己右手,然后皇夫就跟伺候懿贵妃的小李子般接过女皇玉手。女皇陛下在欢呼中迈步向前,护国公落后半步捧着她的手,而且还很令人无语地继续躬着腰,仿佛他们家真得是女皇老大一样。随即女皇踏上了车门前的踏板,和皇夫一起走进车厢,在沙发坐下,护国公赶紧侍立一旁,女皇陛下举起手微笑着向两旁百姓致意。

而就在同时,另外九节车厢的门前那些体验的乘客纷纷走入,在那些双人座椅上坐下。

这是大明第一条商业铁路。

只用八个月建成。

当然,实际上它就是从码头到钢铁厂的,总长度四十多里,为了避开南边的秦淮河,杨庆选择了从城北也就是现代南京火车站线路,绕过钟山然后折向南,和南边的货运公路正好形成互补。沿途一没山岭阻隔二没真正河流,就连沼泽森林都没有,就是在南京外围皇庄农田里铺出路基装上轨道枕木,真正修的桥也就是一座几十米的桁架桥而已。

这样的铁路有周围皇庄召集的几万民兵参与,半年多点正式通车。

就首尾俩站。

不过和蒸汽时代的火车一样都是可以随便停的,路上有人想上车只需要到站牌等待就行,但客运就是图个新鲜,毕竟这点路步行也就半天,主要是运输煤炭和铁矿石。从海南岛运来的高品位铁矿石都用火车直接运到钢铁厂,同样从上游运来的煤炭也通过这条铁路运往炼焦厂。

当然,也包括沿线其他工厂的货物运输。

这一带正在向工业区发展。

越来越多烟囱矗立在钟山下,以至于礼部都对此提出不满,毕竟这些烟囱搞得钟山风光荡然无存。

“开车!”

杨庆站在他老婆身后,对着等候在门外的司机说道。

后者立刻行礼离开。

紧接着他在两旁百姓们充满期待的注视下,登上了火车头,然后站在自己的岗位上……

露天的。

其实应该有个棚子的。

不过今天天气好,初春的暖阳晒着不需要遮荫更不需要遮雨,所以完全不需要棚子,露天的敞亮,视野开阔,就是可能有点熏人,毕竟那个大烟囱就在前面。不过此时这名司机想不到这些,他迅速打开蒸汽机,伴着鸣响的汽笛声,在蒸汽驱动下这辆火车缓缓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