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三章 卖国贼人人得而诛之(第3/3页)

不过这些人只是同谋嫌疑,具体是否定罪,如何定罪,这个同样也得庭审之后。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杨庆叹息道。

“楚公,黄道周拒绝了出任人民审判官,他说自己年纪太大,而且体弱多病没办法到南都了。”

史德威走到他身旁说道。

人民审判官和人民检察官的挑选也已经展开……

候选人肯定是退休官员。

这个没有别人可选,尤其是人民审判官,首先得熟知法律,而且必须有足够的知识能够应对辩护,虽然大明的律师制度还没引入,但这些犯人全是能言善辩的高手,水太凉这些更是官场老手。即便他们的定罪肯定跑不了,至少在庭审中不能让他们太猖狂,主审官无论知识水平还是经验都必须不能低于他们。

这样的人只有那些退休官员。

年轻人干不了。

哪怕杨庆的那些学生也不行,他们就算有才华,在这些老狐狸面前也不够看的,这里面哪一个在头脑上都足以碾压那些年轻人。不要以为这些旧官僚都很蠢,能在权力倾轧勾心斗角中走到尚书级别的,哪一个都不是善茬。

他们没治理好国家不代表他们不够聪明。

事实上往往是太聪明了。

只是他们的聪明,从来不是放在治理国家上,他们的聪明只是为了维护本阶级利益而服务的。

国家人民?

那个不在他们考虑范围。

不过这并不难解决,杨庆一党又不是没有退休文官,事实上他一党有的是这类的,包括那些同样急于给皇帝定罪的工商业资本家们,同样要让这场戏完美落幕,他们也会为四民大会提供这样的。

很快以王夫之为首的四民大会常设委员会就选出了主审官。

黄道周。

这是必然的选择。

目前这些退休的大臣里面,还有谁比他更符合条件,解学龙倒是资格足够,但他是东林党,不过很显然老黄不想背一个审判皇帝,给皇帝定罪的名声。这并不奇怪,如果他给皇帝定罪,那么肯定会被腐儒攻击,而他作为儒学宗师,还想保住自己的这顶头衔,好在他只是候选人之一,除了他还有好几个备用的。

“黄端伯也拒绝了!”

史德威说道。

刚刚退休的黄端伯是以自己是崇祯元年的进士,不方便审崇祯的儿子为理由拒绝的。

“不过朱大典同意了!”

史德威说道。

这个人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崇祯在北都后期的主要统军文臣,镇压登州之变的主帅,但崇祯十四年总督凤阳时候,被弹劾并革职在家,尽管后来主动参与了镇压浙东的许都之变,但依旧没有得到崇祯的启用。南渡之后崇祯同样没有再用他,他不是东林党,因此东林党控制文官体系时候也没用他,他就一直在金华的老家。原本历史上是鲁王的大学士,督师坚守家乡金华,煮了劝降的使者,清军攻破金华屠城,他把全家都聚集在火药库里一把火点上全家殉国。

他不是世家出身。

用记载他的文章形容词奇穷,甚至没发迹前住在破庙里。

所以在当官后敛财方面不是那么文雅,但这个人性格上用文雅的说法是比较任侠,他敛财归敛财却不是守财奴,捞钱同时也舍得花钱。无论镇压许都之变,还是抗清,全是他自己掏钱,破家抗清,抗清失败聚全家进火药库,一把火点上干干净净!

这个文官比武将还生猛。

“那就他好了,告诉他,我给他预留一个巡抚的位置!”

杨庆说道。

朱大典很适合去祸害北方,接下来肯定要北伐,给他一个顺天巡抚管理目前多尔衮的控制区,让这个老家伙去清算汉奸应该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