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一章 弑君(第2/4页)

他手下的将领很多被封到陇右河西走廊甚至河套一带,他不会给这些人辗转数千里送粮,但这些人在自己的辖区怎么管理他也不管,比如金声桓在他这边职务就是襄阳节度使。

不过分出去的这些节度使,在自己地盘上很多也是公社制。

毕竟这套制度真好用啊!

这个时代的老百姓,没有现代的那么多追求,他们要的就一样,能吃上饭就行,哪怕吃不很饱,只要能有粮食吃就行,哪怕吃的粮食只是地瓜干也可以,之前那些年真得都饿惨了。

关中因为饥荒和战乱,至少死了一半的人口啊!

再说李自成就那么两类票。

一是粮盐票二是棉布票。

他就这两类是必须定量供应。

但放牧养殖,狩猎还有捕鱼,这些统统都开放,他只是自己不能满足需求,而且是生存必须的衣食这两样控制并定量供应,其他是开放可以自己搞的。商业的垄断经营只是为了把利润收在自己手中,以便用来采购粮食和棉布,但老百姓自己种个菜采个野果打个猎他是不管的。尤其是打猎甚至受他鼓励,他自己没事就经常跑去打猎,然后秦王府里很大一部分食物都来自这个。

而这种粮食定量供应制度,的确会造成些问题,每个人的需求各不相同,不可能做到那么科学合理,但这一点可以容忍,因为没有定量供应那就得大量饿死人。

布票也是如此。

事实上布票不可能计算严格,那么大计算量根本不是他能做到,真要给每个人正好满足需求,那恐怕得上大型计算机,多点少点都有可能,但是,没有棉布票,冬天的关中贫民有几个能穿得起衣服啊?

看看那些清末的照片吧!

多少人寒冬里就披个破布片甚至连这都没有。

这套制度的确很多弊端。

但是它解决了有无的问题,没有这种定量分配制度,就有人大鱼大肉有人饿死,有人绫罗绸缎有人在寒冬衣不蔽体,它最大限度做到了人的衣食这两个基本需求的公平。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这就是老百姓最梦寐以求的了,当然,前提是李自成能够持续不断从外部获得粮食和棉布,如果他不能继续获得这些,那么这个制度就无法维持下去了。

毕竟他还是不能自给自足。

但杨庆给他那本邪书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让他带着这片土地上的遗民,在自己的帮助下支撑过这段最艰难岁月。

很显然李自成做到了。

这里的雨水正在逐年增加,越来越多不得不荒芜的土地种上了地瓜。

关中撑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秦明的路引很快检查完毕,那名守门的军官带着讨好的笑容双手递给他,这些商社社员可是和后世的供销社售货员一样受尊敬,因为他们是城里那些官营商店的主要供货者。而秦明当然不会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以一个特务混到这个岗位,那可是全凭会做人,他紧接着从兜里掏出一大块冰糖悄然塞进士兵兜里。

这是绝对的奢侈品!

“这位兄弟看着面善,咱们以前是不是一个锅里吃过饭?”

他笑着说道。

“兄弟韩平,以前跟着塔天宝的。”

那军官同样笑着说。

“我就说嘛,我是秦明,你忘了咱们当年……”

秦明恍然般说道。

“竟然是秦二哥,一别几年你这样子变得兄弟都认不出了!”

那军官惊喜地说。

然后两人瞬间就真如兄弟一样了。

“韩老弟先忙,为兄进城先忙完正事再来找你喝酒!”

秦明拍着他肩膀说。

“秦二哥先进城,我得到天黑才交班,你忙完来这里找我就行,咱们兄弟好好叙旧!”

那军官说道。

于是一个应该是夹带私货,准备在黑市捞钱的商社社员,和一个掌握门禁,想着捞一点外快的军官,就迅速建立初步的合作关系,至于接下来的具体合作,得等天黑后两人叙旧时候确定。秦明紧接着从兜里掏出几块小的冰糖,那些守门士兵立刻笑着围上前,这东西不是生活必需品,李自成是不会采购,所有从洛阳进入的冰糖和蔗糖,都是通过外贸到西域去换银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