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七章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第3/3页)

不过这些年已经开始好转,至少比崇祯年间好了许多。

事实上他已经看到了希望。

明末大旱是逐步转移,从西北开始向东向南转移,这几年多尔衮那里最惨,不过最大的干旱区反而转移到杨庆那边。但杨庆那边最惨的河南已经基本没人根本不在乎,山东也大部分没人,剩下的有救济,湖北和淮河上游是新作物的最大推广区,而且人口也没恢复到过去水平。

实际也在旱灾覆盖下的江浙……

江浙怕个鸟啊!

江浙的旱只是下雨少,又不是说没水灌溉,也就是山区缺水,但杨庆这些年的水利工程也不是白建,再加上新作物推广,鸟粪肥的应用,放到关中足以饿死人的干旱,在江浙无非就是给杨庆制造点麻烦。

局部需要从湖广和江西买粮而已。

实际上江浙的干旱从崇祯十三年就很严重了。

尤其是衢州金华一带。

甚至嘉湖平原都旱过。

但整体上讲,这场原本历史上毁掉了大明朝的持续干旱,已经基本上到了尾声,至少就关中来讲,已经可以用挺过来形容了。至于说旱,这地方就这样,根本就没有不旱的时候,只是严重不严重的问题,风调雨顺什么的,对这里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很遥远的传说。

伴着一路新麦的香味,龙兴天子一行到达泾河南岸,早就得到命令的御营已经集合完成。

五千大军列阵迎驾。

一个个六列方阵在空旷的平原上排列整齐,普通士兵穿半身甲,军官穿四分之三甲的倭奴军昂首挺胸。他们的盔甲是江浙产,张献忠以给自己部下使用为名订购,然后通过栈道运输过来。虽然倭奴们身材矮小,但穿上这些明晃晃板甲,戴着带盔缨的笠盔,或者拿着长矛或者拿着燧发枪看上去也很威武。

他们实际上改良了。

因为燧发枪射速远超火绳枪,所以纵队降到了和明军一样,由原本十列降为六列,同时大幅减少了长矛兵的数量。

总之这已经接近古斯塔夫或者说明军山地步兵标准阵型。

当然,龙兴天子没准备真打仗。

他这一个旅的御营,只是作为他的近卫,为他提供最大限度的安全保证,他没指望一个旅就能用武力为他夺回江山,杨庆手下有上百个这种级别的旅呢!但这样一支近卫却可以为他个人提供足够的保护,万一有人想以盗杀他,他能自保,万一杨庆要自己动手弑君,他身旁有足够的武力能够阻止。就算没有这些,到南京后锦衣卫不听话,他也能绕开杨庆直接以武力做一些事情,他当然知道自己指挥不了南京任何一支武装力量,但这些人可以为他解决这个问题。

这才是御营的真正用途。

换乘一匹骏马的朱慈烺,在群臣簇拥下,缓缓在阵型前走过。

他面前的士兵威武雄壮。

虽然矮了点,但气势还是很足的。

看看他们面前的大炮,看看他们身上那片钢铁的反光,看看他们手中如林的长矛,看看他们肩头那一支支燧发枪。他们头顶旗帜招展,他们两旁鼓声震天,骑兵营的一匹匹战马正在发出亢奋的嘶鸣,马背上的骑兵高举着他们的刀。

这是他的军队。

真正属于他的,只听从他命令的军队。

他的大业就从这里开始,他的帝国就从这里开始,他的如画江山就从这些人脚下展开,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任何人的傀儡,他是真正的天子真正的皇帝……

他是大明帝国的主宰者!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身后的水太凉振臂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些大臣们振臂高呼。

呃,下面没有了!

那些倭奴士兵还没学会汉语!虽然他们的军官都在广东学会,这些军官会的是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