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五章 士绅议会(第2/3页)

话说对于讽刺四民大会,那些士子们可是热情满满。

杨庆依旧不关心这个。

倒是黄宗羲的外援计划让他很感兴趣。

“他们从倭国雇人?”

杨庆饶有兴趣地看着沈廷扬。

“信公,虽说下官此举颇有些对不起旧友,但既然身为朝廷官员,这公私二字还是分得清的。”

沈廷扬一脸凝重地说。

“根据下官家中商号在出岛长居的掌柜报告,荷兰人正在高价从倭国雇佣青壮,但荷兰人雇他们没用,尤其数量还很多。下官立刻就怀疑咱们这边有人雇佣,毕竟荷兰人自己不用就得有买主,而买主肯定只能是咱们这边,故此下官就让上海和宁波的伙计们留意。结果却发现和这些荷兰人交往密切的商号,居然是和朱之瑜家族关系密切的,后来下官在宁波的掌柜重金收买了这个商号的伙计,才知道他们在向倭国买人,而且买的数量极多。”

他紧接着说道。

“那买的人去哪儿了?”

杨庆问道。

“这个请恕下官无能,至今没能探听出来,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运到浙江,至于运到哪里,这个就很难猜测了,如果正常的话,恐怕是运到了广东。”

沈廷扬说道。

“五梅公大公无私,令杨某钦佩,此事我会让锦衣卫接手的,说起来咱们这些年合作也不错,虽然小弟行事有些激进,但咱们大明落到今天这种地步也容不得苟且。我之前已经和宋公说过,我不想妨碍大家发财,大家发财朝廷也就有钱,朝廷有钱我这个操心的就轻松得多,这是好事。但我反对过去那种不给别人留活路的发财方式,有钱的不择手段,不管贫民死活敲骨吸髓,其结果如今我们也都看见了。

北方湖广四川多少地主豪绅被灭门啊!

前车之鉴啊!

所以我才要均田,均田之后那些贫民就有了最后的活路,有饭吃谁也不会造反,至于想发财可以从其他方面,办工厂搞贸易,哪一个不是赚钱的门路?为何非得挤在田地这条同归于尽的路上呢?”

杨庆说道。

“信公高瞻远瞩,下官也是茅塞顿开啊!”

沈廷扬笑着说。

他家百分之八十的地可都卖了。

“我记得你们沈家颇多织机吧?”

杨庆说道。

“也不算太多,加这些年新上的新式水力织机,大概有五百多张,半丝半棉,我这是小户,比不上苏杭那些大户,如今那些大户家上千张的都不算稀罕了。”

沈廷扬笑着说道。

明末鼎盛时期,江浙一带织机近九万张,杨庆对海上贸易的鼓励,再加上新式织机出现,如今规模不说翻翻也差不多。实际上无论丝绸还是棉布都是供不应求的,欧洲,日本,印度甚至于非洲和遥远的莫斯科,这时候都有大明的纺织品。受限制的只是运输能力而已,但南洋公司向东南亚的运输,让更多国家商船加入了这种贸易,过去一年到巴达维亚的大明商船可能就十几艘,现在南洋公司一个月就得从各处港口发出十几艘船。

“我们合作怎么样?”

杨庆说道。

“信公想怎么合作?”

沈廷扬说道。

“很简单,我正在试验用蒸汽机带动纺织机,不需要再用水力,我给你提供这样的机械,你负责建一座大型的工厂,但我要一部分股份。作为交换五年内我不会给别人提供这样的机器,而且以后所有最新式的机器首先给这家工厂使用,同样五年内不会给别人。”

杨庆说道。

他得真正开始工业化,真正开始扶植工业集团了,沈廷扬这么上道当然要给他奖励。

“信公说的哪有不行之理!”

沈廷扬笑着说。

“但如果别人仿造这种机器呢?”

他紧接着说道。

“很简单,专利法!”

杨庆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