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八章 有些事终需做个了断(第2/3页)

四民大会依然在进行。

四民大会第三项议题,就是改革后的内阁制度的确立,杨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农业部和卫生部,而地方上设立两局,每个县都得有。这项议题很轻松得到通过,毕竟这是增加文官在内阁的比例,使得内阁文官数量超过了武官,而且科举改革后增加了农科和医科,那么这两科进士也肯定要有用途的。

文官们欢迎两部的设立。

不过作为交换,大明总税务司也正式加入内阁,这引起一点士子代表的不满,毕竟总税务司的司长是王承恩,一个太监进入内阁,这简直是士子之耻。不过他们也没办法,按照目前大明的税收制度,户部的税收和总税务司是分工的,两家合起来才是大明的总财政收入,不让王承恩进内阁很难讨论财政问题,他收的可一点不比户部少。

最终士子代表们还是捏着鼻子接受了。

毕竟文官增加了两个。

这份决议依旧送长安,而之前科举改革的决议也变成了圣旨。

第四项议题是常设委员会。

这个同样得到通过,就是常设委员会的选举,再次引发冲突,不过冲突规模没有上次大。这一次还是士子代表不满,他们认为应该四民代表分开选举,而且常设委员会责任重大不能要文盲,必须限定资格,不说考八股文,至少也得识个几千字。

简单点说就是能读四书五经。

把四书五经挨个读一遍,不用背诵出来,能照着读出来就像。

然后再次引发互喷。

一个情绪激动的农民代表借着如厕的借口,走到提议的士子代表身旁泼了后者一脸茶水,继而引发后者怒骂最后变成互殴再就是群殴,好在被维持秩序的锦衣卫迅速拉开。不过这项提议肯定没用,因为这种事情首先得在大会表决通过,结果这次以百分之七十五的压倒性优势被否决。最终士子代表以农工商代表合伙欺负他们为理由,在最终的常设委员会投票中集体弃权,然后这项议题以全部赞成票通过。

秀才们第二天再次游行。

而且这时候规模已经迅速膨胀到了超过两万,就连浙东,皖南,甚至部分湖广的秀才都加入。在南京城内搞得声势浩大,反正这些家伙也闲得蛋疼,除了吃睡嫖就是凑一起吹……

呃,以文会友。

然后没事游个行示个威,搞得南京城里民怨沸腾,毕竟他们一示威就要堵路,虽然这些家伙给南京商业带来了丰厚利润。

“这是有预谋的呀!”

杨庆饶有兴趣地说道。

“公爷,根据各地的情报,大同社的几个人,正在各地不断串联,游说那些秀才举人和在乡的退休和革职官员,让他们到京城汇聚,打着旗号是预备迎驾。这些人的花费很大一部分都是各地士绅资助,目前已知的除了山东和云贵暂时还没有,其他各省都已经开始出现这种情况。按照目前的情况估计,到南京的秀才数量最终肯定突破五万,大明在册的秀才就有十几万,而朝廷治下的不会低于十万。”

南镇抚使徐平说道。

“那么你猜他们要干什么?”

杨庆说道。

“属下以为,这些人是在等圣驾还都再行事。”

徐平说道。

至于行什么事这个就不用说了。

“都在等这个机会啊!”

杨庆冷笑道。

很显然秀才们正在酝酿一场针对他的风暴,而整个士绅阶层都或多或少卷入其中了。

“公爷,属下愚钝,属下不懂公爷为何非要迎驾?圣驾在长安不是更好?纵然公爷忠于大明,不忘先帝之恩,然圣驾南归,必然给那些小人可乘之机,那时候有些冲突,反而使先帝在天之灵不安。”

徐平说道。

当然,这话就很宛转了。

这意思就是你不迎他,两家相安无事,李自成也一样不会让龙兴天子受什么罪,他安安稳稳在长安当宠物圈养不是更好?他要回来的话,就算他自己无意,东林党和大同社那些人也要利用他,挑拨他,最终使双方发生冲突,那时候是杀还是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