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章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第2/3页)

至于茶种流出时间无法确定。

而且不是欧洲人干的,最早是在十九世纪初,英国吞并阿萨姆后,布鲁斯兄弟在阿萨姆的景颇族酋长那里发现了茶树。毕竟茶种这东西很好带走,而且茶园遍地都是,就算真正想防也没那么容易,但布鲁斯兄弟随后从南洋招募华人过去种植,并以真正中国茶农种植的茶叶为噱头,在欧洲出售的阿萨姆茶并不受欢迎。

它太难喝了。

那些南洋华人又不懂制茶。

他们只是布鲁斯兄弟包装出来的。

真正使得中国茶叶受致命一击的是十九世纪中期。

受英国政府指派的植物学家福钧借着借助一鸦的胜利进入中国,在上海换上咱大清的衣服,剃了头留起辫子,在一个仆人一个苦力带领下到达黄山一带。因为海上风吹日晒他这时候肤色已经很难说是个白人了,那些从没见过欧洲人的百姓最多觉得这人长得怪,因为慷慨大方他在中国内地畅通无阻。期间他自由地参观了一座座茶园,并且由那个仆人出面磕头哀求,换取一个茶场主同意,向他展示了茶叶的整个制作过程。

之后他又去了武夷山,以同样方式获得了那里的红茶制作工艺,甚至连水质的影响都通过一个和尚知道了。

最后他还不满意。

毕竟单凭这些是不够的。

于是他在离开前干脆招募了六名种茶和制茶工人,两名制作茶叶罐的工人,而且没引起任何注意。毕竟这时候贩猪仔贸易繁荣,就咱大清官员的智慧,也不足以理解一个植物学家的杀伤力,他就这样堂而皇之地离开了中国。

然后阿萨姆红茶一举崛起。

现代世界上最大的红茶生产国是中国吗?

错。

中国连前三都到不了。

第一印度,第二斯里兰卡,第三肯尼亚,他们的茶叶产量加起来接近中国各类茶叶的总产量。

这一切都是源于福钧。

在福钧之前,欧洲人甚至不知道红茶和绿茶是一棵树上长的,他传回这个消息后,绝大多数欧洲人都不相信觉得他是胡说八道。

杨庆的确要打开国门。

这一点是必须的,但打开国门的同时,保密也必须做好,他对葡萄牙传教士的控制已经很严密,所有传教士都必须在锦衣卫陪伴下活动。但对于这些新来的欧洲人,同样也必须严防死守,不仅仅是茶叶瓷器这些传统的东西,他在大明搞的很多新东西也一样要做好保密。

不过这时候英国人在大明采购的主要商品还不是这些。

他们采购的是蔗糖。

威德尔的船队采购的货物绝大多数都是蔗糖和冰糖,其他货物连糖的零头都不到,不得不说这时候的欧洲人其实也挺凄凉的,就连吃个白糖都得算是远涉重洋,跨越几万里运输过去。而且英国人尤其如此,毕竟这时候东南亚的甘蔗种植园在他们的敌人荷兰人手中,加勒比海的糖业基地古巴也不归他们。

打开一罐冰糖雪梨的杨爵爷,舒舒服服地喝了一口冰镇过的糖水。

“侯爷,人犯已验明正身!”

一名锦衣卫上前说道。

“那就行刑吧!都是读书人,何苦如此呢?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干什么不好非要造反!”

杨庆说道。

他前方的刑场上,被按着的陈进士发疯一样挣扎着,不过那仇恨的目光并不是看着杨庆,而是看着远处一脸苦涩的解学龙。旁边的刑部官员正在宣读他那盖着玉玺的判决书,这份判决书上很明确说明了,是根据解学龙的上奏才确定他们罪行,并且把他们砍头的。

至于杨庆……

大概起草的写漏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本来就是他俩联名的,解学龙是刑部尚书,他才是刑狱的真正主管,所以只写他的名字也合理。

陈进士当然不会知道这些,之前杨庆可是说过,他招供之后就不会杀他了,杨庆这个人谁都知道,虽然可以说恶贯满盈,但有一个特殊品格是哪怕他敌人也佩服的,那就是说话算数不会食言。所以在陈进士看来这是解学龙因为他的招供,转而杀人灭口置他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