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章 大明四川总督张献忠(第2/3页)

这时候淮南已经算安全区,正好下一步搞淮南大开发。

好歹那里比河南强得多。

而且接下来还要搞四川大开发。

“你看,这样多好啊!”

杨庆对二次上门的李定国说道。

张献忠正式取消帝号,大西国皇帝没了,然后向监国朝廷投降,接受四川总督一职,统领四川及汉中军政事务,承制封拜,原本的重庆行营撤销,秦奶奶改遵义行营,统辖云贵两省军队,但是……

“我必须向四川移民。”

杨庆接着说道。

“忠勇侯,当初您不是这样说的。”

李定国说道。

“是啊,当初李自成也没三十万大军南下关中啊?事实上我还能兑现这些承诺,这就已经够慷慨了,如果我现在下令川南各军北上,李自成的大军南下,你觉得你们还能撑几天?我是不想四川再打仗了,当年抵抗蒙古人时候,两千万人口的四川打到还剩下不足一百万,直到如今三百年过去还没恢复到南宋时候的人口,我不想再打下去搞得四川千里无人烟,老虎跑到成都城里做窝。所以我容忍了你们的割据,但是,你们也别以为我是傻子,移民是必须的,北方干旱严寒养不活百姓,而四川温暖湿润且有足够的荒地,那么我必须向四川移民以解决北方的吃饭问题。”

杨庆说道。

移民是必须的。

明朝不是没有解决西北饥荒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官府组织向四川移民就可以了,四川到明末人口也没恢复到南宋最高时候的一半,那里还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开荒。如果有很好的组织能力,另外再提供一些必须的救济,主要是沿途食物以及到四川后的种子和收获前的救济,哪怕把陕西所有人全迁到四川都没问题。

当然,崇祯要是有这组织力就不至于吊死煤山了。

但杨庆现在可以了。

他已经用北方流民填充了淮南和湖广很多地方,接下来他还要继续向南迁移人口,四川是最好的选择。

这个小冰河又不是一年两年。

接下来还有几十年寒冷期,咱大清初年尽管杀了超过一半人,结果依然每年饥荒不断,而且还是在地瓜已经开始推广的情况下,这种可以说天劫不是说几样作物就能解决。所以治本之道就是向南移民,尽量减少北方人口并开垦南方荒地,尤其是原本不能利用的山地,可以大量种植地瓜玉米一类,以此增加粮食产量再补给北方留下的人口,最终渡过这段最艰难的岁月。

当然,他移的也是民兵。

他必须玩木马计来悄然控制四川。

四川不只是张献忠,川南那几家也形同割据,尤其是杨庆还承诺了不在四川推行新政,那么以后他想对四川动手时候,没有人在那里是肯定不行的。

迁过去几十万民兵就可以了。

“鄙人得回去和义父商议。”

李定国说道。

“没有什么可商议的,张献忠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

杨庆说道。

“忠勇侯,我们不是来乞降的!”

李定国说道。

“错,你们就是来乞降的。”

杨庆说道。

“天下很大,但你们却已经走投无路了,你们很不幸地进入绝境,向北你们不可能打得过李自成,向南只要我派两个军进川,你们也无法再向南扩张。向西是高原,你们到那里连喘气都困难,向东是几百里崇山峻岭连路都没有,你们的确得到一块富饶的土地,但却被封闭在这一小块土地上,那么张献忠不想死在李自成手中只能向我投降。

年轻人。

现实一点吧!”

他拍着李定国的肩膀说道。

李定国默然地走了。

杨庆不担心他们会拒绝,张献忠现在没有拒绝的资格,李自成很快就会到西安,然后他会控制汉中,无论他是否继续南下,张献忠都只能在这个阴影笼罩下寻找一切能寻找到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