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章 四面楚歌(第2/3页)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马进忠没有投降。

退守荆州的马进忠甚至主动向潜江反攻袭扰顺军汉江航运线,但两人一东一西也只能说是勉强支撑着自保而已。

张名振所部已经彻底放弃了对长沙的进攻回援武昌。

他的水师还是很有优势。

但也不好说,因为田见秀也同样有水师,此前顺军在他们控制的光化大量建造战船,本来就是为以后长江上水战准备,襄阳到手后这些战船沿汉江南下,虽然武昌的大炮锁断长江它们过不去上游,但从汉江进长江又不是说非走汉口。

潜江那里还有东西两条荆河呢。

顺军那些本来就不大的战船,全都出东荆河进入长江然后锁断了金口,在大军山架起数十门大炮封锁长江,连同水师战船一起,在金口共同构成一道坚固防线阻挡后撤的张名振。后者虽然在水上占据优势,但也不是绝对优势,在对手岸舰协防下依然被阻金口,而且就算张名振能够击败顺军水师,他对黄得功的救援力度也有限,说到底他就才五万人马,真正能打的就一万,还有两万心怀鬼胎不知道会不会捅刀子的降军。

他现在只能把降军丢在岳阳。

而他自己带着本部水师和一万配属给他的关宁军攻金口。

这样最终算起来杨庆手中只剩下一支算得上机动兵力,也就是崇明总兵黄斌卿的两万水师。

当然,还有郑芝龙。

但他们也不能动了,因为李自成也有自己的海军,老李在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同样建造大量战船,以登州为基地组建他的水军,并且这支水军也在沿着海岸线南下,郑芝龙和黄斌卿得防他们。而且杨庆还很难保证郑芝龙的节操,郑成功的可以保证,郑芝龙的就不好说了,此前因为地瓜贸易这个老海盗和李自成这个老土匪之间可是打得火热。

而且郑芝龙要的只是福建,李自成事实上已经给他了。

这就是杨庆面对的战局。

说四面楚歌一点都不过分。

甚至就连桂王集团也开始向江西和广东进攻了,王允成和靖江王的军队出广西杀向广州,左梦庚的人马和李乾德的偏沅地方官兵出袁州反攻南昌。

杨庆如今处境连中原大战时候的光头佬都不如,光头佬至少主战场还在淮北呢,他的主战场都快退到长江边上了,倒是他和光头佬一样,也有一个杀招,就是再北边,多尔衮和小瘤子一样入关会立刻挽救他,但可惜他把人家的使者全剐了,最终只好自己在这四面楚歌中做大明的最后一根顶梁柱。

所以他也只能防守。

李自成的确有压倒性优势的军队。

但是,他没有足够的粮食,杨庆的目标就是坚守目前防线,阻挡住李自成染指江浙和江西,而淮南湖广都没有太多粮食可抢,那里都拉锯多年了,老百姓能跑的都跑光了,抢都没粮食可抢。也就是运河两岸还有点,但上次高一功把天长官绅挂路灯后,连高邮士绅都跑光了,整个江北还没逃难一空的,就只有泰州向东那片让人头痛的水网了。

在江北是抢不到粮食的。

而李自成本身从北方很难获得粮食,他的地瓜才刚刚开始推广,目前种植区域都没超出顺府呢,他这次南下恐怕也有抢粮食的因素,所以只要能在这条防线上阻挡他两三个月,李自成也就只能选择谈判。

这就是杨庆的目标。

他没想过真正打败李自成,他就那么十来万能打的军队,拿什么打败后者的五十万大军……

呃,这时候得七十万了。

毕竟还有一大堆新投降的,光淮安和凤阳两处就投降了超过十万,高杰那边也投降了好几万,这还不算黄得功和马进忠手下投降的,实际上李自成的总兵力应该超过七十万了,如果再加上汉中正在赶往襄阳南下武昌增援的刘芳亮,要说李自成的八十万大军还真不是号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