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章 史阁部,你准备好身败名裂了吗?(第2/3页)

不把民心争回一切都是徒劳。

这才是当务之急。

臣请陛下速下诏书,明确改革之法,并由史阁部前往军前宣旨,晓谕各地百姓使其安心。

百姓终究还是心向大明的。

没有人真得会喜欢舍三百年天子而从贼,太祖皇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自古得国之正者无过大明,李自成一流寇而已,在百姓心中岂能与陛下相提并论,无非为其不纳粮之利所诱而已。若朝廷以爱民之惠政安民,使百姓不再视李自成为救星,那时候又何惧区区流寇,若皇上治下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无复饥馑之苦,那时就该王师北伐,百姓箪食壶浆以迎了。

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纳粮足以挽回其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太祖若非民心所向何能成就大业?”

他接着说道。

“好,得民心者得天下!

李自成能免粮,难道朕连士绅一体纳粮都做不到?既然都是朕之臣民,自当一视同仁,岂能厚此薄彼?王承恩,拟旨以改革之新政颁行天下!

史卿,由卿携旨代朕过江慰劳各军,内库出银三十万两,一并赏赐各军将士,另外以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纳粮之旨传于各地,待击退逆军之后,由锦衣卫护送户部专员前往各地丈量清查田地不得再有隐田,三年内完成摊丁入亩的改革。另外各地宗室之田亦在清查范围,有士绅诡寄于宗室之田直接没官收为官田,接受诡寄之宗室以诡寄之数一律罚缴十年田赋银,另外清查各地卫所之田,有为官绅侵占者一并没官。

朕今日起与民更始!”

崇祯踌躇满志地说道。

史可法站在那里表情复杂。

“史阁部,难道史阁部对陛下之言有异议?”

杨庆很恶毒地说。

“史卿,有异议就说出来!”

崇祯同样很恶毒地说。

史可法深吸一口气,用仇恨的目光深深看了杨庆一眼,然后上前一步……

“道邻!”

顾锡畴欲言又止。

很显然他对史可法还是有深厚友谊的,很想让他冷静一下,让他想想领这份旨的后果。

然而史可法就像个慷慨赴死的勇士们般目不斜视。

“臣,领旨!”

他说道。

他是真等于慷慨赴死。

虽然结果不一定是死,但其实对于他这种爱惜羽毛的人来说,那是比死都难受啊!

他很清楚眼前这对无良的君臣,就是合伙把自己放在牺牲的祭坛上。

他们一个设计阴谋,一个实施阴谋,最后把自己推出去当牺牲品,可想而知他要是代替崇祯去江北对着数十万士兵宣布这样一份圣旨,接着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他立刻会由群贤之首变祸国奸臣。

各地那些官员士绅不把他喷死才怪呢!

他可是大明众正盈朝的代表,东林群贤之首,东南士林所仰,大家就等着靠他扫清阉党污秽,重新回到过去的美好时代,然后他来个神转折,这是纯粹对江浙士绅尊严的挑衅啊!可就像杨庆对他的评价,作为一个最标准的读书都把自己读进去的儒生,他受到的教育和他做人的原则,又让他无法推脱君主的旨意,同样他优柔寡断的性格也无法做出朝堂上对抗皇帝这种事。

最终他只能像一个殉道者一样,接过这个肯定会让自己身败名裂的任务。

话说他后退的脚步都踉跄了。

顾锡畴和张国维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同时发出一声长叹,很显然又一个贤良正直的忠义之士迈入了奸臣的行列。

不过这也对他们是好事。

因为他们可以把屎盆子全扣到史可法头上,以此吸引那些士绅的火力避免后者刨他们祖坟了,毕竟江南士绅刨不了史可法家的祖坟,史可法的家乡在沦陷区呢!另外负责操作此事的肯定是户部尚书高弘图,而高弘图是山东胶州人,这同样也是家在沦陷区的,这样也算不幸中的万幸,总之江南籍的这些官员,还是可以保住贤臣的招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