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咱大清还没亡!(第2/3页)

杨庆拿起一支钢臂弩说道。

准确说是铁臂弩,事实上杨庆也不知道这种用精心挑选的铁矿石,并且用木炭冶炼出生铁水,接着不停搅拌到实在搅不动,然后反复不停锻打挤出杂质,然后再重新渗碳的东西算钢还是铁。

但质量还是可以的。

杨庆其实没有进行技术改革,这个时代大明工匠就是这样炼熟铁。

他只是把焦炭炼生铁的过程改成了木炭而已。

在没有足够除杂质的技术之前,用木炭冶炼是保证质量的唯一选择,虽然这样成本高而且效率比焦炭低得多,但好在他不计成本。再说欧洲直到近百年后才换焦炭,这时候一样也全都是拿木炭冶炼,不要把这个时代欧洲想得多先进,支撑欧洲大航海时代的钢铁业都是木炭,另外再加上优质的铁矿石,十八世纪才开始使用焦炭。

单纯技术上讲他们并不比大明先进。

“爵爷,请!”

一名老工匠毕恭毕敬地说。

然后他把一支弩箭双手递到杨庆面前。

他和一百名各类工匠,是杨庆单独找工部要的,在这座基地单独有他们的工场,所有产品直接由锦衣卫试用,产品检测不合格三次的,整个工序的人全都打回工部,话说在这里他们的工资是在工部能拿到的三倍,回去那可就没这样的好日子了。

这就保证了质量。

杨庆拿过弩箭装上,瞄准前方靶子,但紧接着放弃转而瞄准五十米外停着的一只鸟,随着扳机扣动,弩箭飞出眨眼间正中目标,四周立刻一片吹捧的喊声,杨庆心满意足地把这个递给一旁的锦衣卫。而此时两旁五十名锦衣卫正在练习射击,在这座训练场的其他地方,更多的锦衣卫同样在他设计的各种器械上挥洒汗水,话说他可是定期考核的,不合格的直接会挨鞭子的,而且是那种一鞭就能皮开肉绽的鞭子,相反表现好的则直接赏银子。

“你们有没有办法在这个弩上装一个千里镜?”

他看着热火朝天的场面说。

“千里镜?”

那老工匠愕然道。

事实上明朝已经开始自制望远镜,兵部尚书张国维手下有个叫薄钰的不但会造这个,而且还装在大炮上用于观瞄。

“对,千里镜,而且要在千里镜的里面刻个十字交叉的线,但线要很细很细,而且这个千里镜的中轴要与弩的中轴线平行,也就是说我可以通过这个千里镜瞄准目标,让射出的弩也要正中目标。”

杨庆说道。

他的脑洞对这个时代来说的确有点清奇。

那老工匠都懵了。

“爵爷的意思是,可以用这个来瞄远的看不到的目标?”

一名年轻工匠小心翼翼地说。

“对,你们可以去想一下,如果有谁能做出来,那么赏银千两!”

杨庆说道。

既然是狙击弩,那当然必须得有瞄准镜才行,虽然这的确脑洞大开了点,但万一能成功呢?倒不是说用它真得狙杀远距离目标,而是这样可以保证成功率,狙击自然是要奔着一击毙命去的,这东西的初速保证了五十米内的准确性,但问题是那些弩手不行啊!看五十米的人无非就是那么一小点,哪还能确保瞄准致命部位?说白了能射中躯干就属于高手了,这可是要用来执行暗杀任务的。

有这个拉近距离就不一样了。

把脑洞丢给这些工匠,杨爵爷就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话说他其实可以造来复枪的。

这东西并不难,这时候欧洲其实已经有了,当然,肯定是拿锤头砸子弹的,这东西最早好像是一百年前就在欧洲出现,他要让这些工匠想法在鸟铳里刻几条膛线,绝对是能够办到的,至少比起给弩上装瞄准具更容易得多,后者明显就是脑洞了,世界上第一支加瞄准具的步枪得到十九世纪中期,而大量装备的得一战前夕蔡司公司搞出专用瞄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