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真乃万人敌也(第2/3页)

当然,杨庆也没准备进攻。

这就是来示威,明确双方关系尤其是明确谁是正义的一方,让老百姓甚至双方士兵都知道各自形象,一边是始终不敢让皇上露面,只是不断发圣旨的,一方是皇上视如老母的长嫂和女儿亲临,人家要求进城见皇帝又没错。城里的百姓和吴三桂那些关宁军的卫所兵又不是都傻了,这一看情况就有问题,这弄不好是他们大都督挟天子以令诸侯要做曹操的,本来崇祯进城后就单独幽禁在总兵府名曰皇上受惊需静养,但实际上崇祯这些天经常在那里骂街。

至于那些圣旨……

玉玺早就让吴三桂给搜去了。

这也算是一种心理攻势,总之懿安皇后和杨庆等人率领两万大军,在山海关外列阵到傍晚才撤回的宁海城喝酒,第二天吃饱喝足日常示威。

示威到下午时候李来亨率领的三千顺军骑兵到达。

吴三桂继续闭门不出。

到第三天上午时候,田见秀率领的一万顺军到达,李来亨撤出原本临时借住的宁海城与其会合,然后在石河西岸扎营,开始砍伐附近树木制造云梯之类的攻城器械,而杨庆和黄蜚列阵山海关,李来亨率领骑兵列阵石河岸边,到下午时候唐通率领八千人马到达,不过紧接着出九门口建营于山海关东北威胁威远城。

吴三桂还是闭门不出。

虽然田见秀,李来亨和唐通三部实力都不足,他如果全军出动至少吃掉唐通没什么问题,但杨庆和黄蜚的两万大军每天日常列阵,却让他只能坐视这些人建营。

他吃掉唐通的确没问题。

可杨庆和黄蜚恐怕就该强行进城接圣驾了!

话说老吴也是很郁闷。

双方这种诡异状态一直持续到李自成的大军到达,十万大军让吴三桂彻底失去了决战城外的勇气,实际上他这时候应该已经知道自己肯定守不住山海关,只是能不能守到多尔衮的援军到达而已,不光是他,这也是城里那些官员唯一的希望,话说咱大清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终于开始成为救世主。而就在同时,李自成和朱慈烺在山海关上视线可及的距离内,拜见了懿安皇后,懿安皇后很给面子的亲自扶起李自成勉励一番,同时赞扬了这支原本的贼军忠义之精神,就这样李自成接过讨逆的重任,黄蜚和杨庆却护卫着懿安皇后退回宁海城。

他们是不会参与攻城的。

这炮弹可不长眼,万一那颗炮弹打高了落在山海关总兵府,不幸砸在崇祯脑袋上,那谁也担不起这个弑君的罪名,哪怕张嫣也担不起,既然这样就让李自成负责好了,如果真得出现这种意外,那也只能说是很令人遗憾了。反正太子亲征呢,无非就是火线继位好了,皇后殉国了,懿安皇后就跟太子的亲妈一样,有她主持太子继位完全没问题,不过真要那样的话太子就得去南京了,李自成必须得放人,他要敢不放人……

南京还有好几个王呢!

别以为江南士绅就没备用的了。

总之攻城的重任交给李自成,而护国讨逆军的任务也很简单,以宁海城为基地,以水师向北登陆阻击多尔衮的大军。

阻击到李自成攻破山海关。

好吧,这是一项艰巨任务。

“这,这怎么打呀?”

黄蜚愁眉苦脸地看着地图。

不仅仅是他,他手下那些将领全都面色凝重,当然,这个词应该算美化了,其实更准确说是畏惧,他们这些人全都是多次与清军交战的,或者也可以说多次在清军面前直接一触即溃的。关外战场上的各军之中,如果要以战斗力排名,水师无疑是垫底的货色,否则他们也不会在掌握绝对的制海权情况下,却始终不敢真正在清军侧翼登陆攻击。真正算起来明军对付清军其实很简单,就是训练一支实力足够强的水师陆战队,只要前线一打起来,立刻跨海远征登陆盖州,然后向北不停向北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