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上中下三驷(第2/3页)

到时候就算想要反击,也只能在有限的战场正面上集结大约五六千人的精锐,再没有侧翼配合的情况下决死反击,赢面太小。

几个知兵的老将都认可田鞠的说法,有人知道田鞠手中必有善谋之士为他谋划。

周天子不动声色,他秘密和墨家接触,以认同墨家为条件,只希望继续保持自己天子的身份就可以。

齐侯韩侯却无论可退,墨家这是明摆着要搞死他们,他们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

之前几天,韩、齐两国的人互相指责。

韩人认为,就是齐人的冒进,导致了现在被围。

齐人认为,就是韩军在阳夏方向的畏惧,导致了联军作出了错误的判断,若是段端没有畏墨家如虎不敢入空城,最多也就是段端被歼灭,何至于联军主力被困于此?

韩人则反骂齐侯不知恩义,这一次出兵是为了救临淄,结果事到如今齐人反咬一口竟责怪起来韩军。

齐人则冷笑认为临淄要是没了,韩国也不能独存,说什么大义救齐实际上就是救自己。

两边骂的久了,终于在墨家主力追上将他们黏住之后,开始了精诚团结,知道若是再争斗下去更无活路。

对于明天的决战,诸侯还算是尚有“武德”,还没有想着坐以待毙不做任何的挣扎,或者说他们知道墨家善于守城攻城破阵所以死守必死,不得不想办法扭转一下劣势。

齐相田鞠说了一下自己谋士给出的构想,他道:“齐之临淄,公子多好赛马。马有上驷、中驷、下驷之别。曾有人赛马,以下驷对上驷、以上驷对中驷、以中驷对下驷,则无往而不胜。”

“天下有道,万物相合。明日之战,三军如驷,我军上驷不如墨家之上驷、中驷不如墨家之中驷、下驷不如墨家之下驷,乃必死之局。”

“但以临淄赛马公子的手段,却也还有一线生机。”

众人很容易就理解了这赛马的意思,也明白了田鞠所谓的上中下三驷和战争相比的意思。

有人道:“昔年隐阳一战,楚、墨联军便是如此,以右翼之上驷对魏韩左翼之下驷;以左翼之下驷对魏韩之上驷。”

“昔年墨越一战,也是如此。左攻右守或左守右攻,如今看来,其中竟大有深意。”

一些研究过当年战术的老将很容易理解了田鞠的意思。

田鞠道:“我之门客观墨家战阵之法,颇觉有理,认为兵力在一线平均展开是最为愚蠢的。而左翼拉长而薄弱,右翼加强而厚重,以多击少,破其一翼,比之兵力平均展开更为有效。”

“所难者,就在于我们需要知道墨家的上驷于何处?下驷于何处?”

“然而其时这也不难。”

他这么一启发,在场宿将便立刻想到了他们现在所在的三柳社,纷纷点头。

“三柳社!”

有人说出了村社的名字,田鞠道:“正是三柳社。”

“三柳社为我军之左翼,又是连接阳夏的必经之路。墨家想要切断我们的退路,必要猛攻我军左翼,也就是三柳社。”

“夺下三柳社,则我军必要扭转阵线,收缩防守,错开道路,从而被堵塞的更加严重,丝毫没有退走的可能。”

“承匡之偏师,也在三柳社的侧后,墨家这两天就在三柳社的对面挖掘炮垒,必死准备猛攻三柳。”

“此所谓墨家之上驷也。”

“我军若在此死守,集结兵力,则枪不如人、炮不如人、训练士气皆不如人,则正中墨家之愿。”

“既然我之上驷难敌敌之上驷,可以下驷在此守。”

“我军则集结兵力于右翼,左翼主动后退,甚至放弃三柳社。”

“右翼集结兵力,猛攻墨家的下驷,迅速击溃墨家之左翼,扭转战线,以作斜线。”

“如此,则舍弃了左翼的偏师,却保留了右翼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