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下一步(中)(第2/3页)

楚国的主力王师、车广都精锐,是在楚国都城。

鄂君等地方实权贵族的部队,想要支援申息地区,必须要走大别山区,那里通行困难,实际上申息之师和鄂地武汉地区的楚军是被山川分割的。

陈蔡之师在宋、魏、韩中原地区第一线,他们想要调动那需要外交等一系列的磋商,最大的可能就是和魏韩合兵攻宋到彭城,用类似于围魏救赵的方式逼墨家退兵。

襄阳、桐柏山、淮河战略的重点,其实楚国也就有申息之师这一支成建制有战斗力的野战集团能够阻拦。

这个战略的前提,其实有三点。

其一,以宋国为缓冲,围绕着宋国、菏水、砀山、符离防线,拉长战线,有在豫东以东防守反击的力量,在重点地区能撑住魏韩和楚陈蔡之师的进攻。利用群众基础和城邑城防抗住中原诸侯的攻击。

其二,舟师水军的建设,要求能在淮河、长江中占据主动权,压制楚国的舟师,将楚国分割为淮南淮北、江南江北。

其三,符离塞也就是后世的宿州在手中,洪泽湖的水泽区为侧翼,在彭城的南线形成砀山、宿州、洪泽的侧翼防御区,使得楚陈蔡之师不能够轻易突破威胁彭城。

如果魏楚韩联合动手,陈蔡之师必然要走中原宋国线,和魏楚联军会和。

如果魏韩不动手或者没反应过来,陈蔡之师万一有强将雄才,很可能会攻符离宿州,以威胁彭城。

故而这三点能够做到,实际上先楚后中原的战略就已经算是基本完成了准备。

故而泗上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跳出宋国这个泥潭,加强砀山、符离等地区的防御,继续开发洪泽湖区,作为复制当年伍子胥入楚一战的后勤基地。

楚国看似广袤,实际上却因为政治制度因素和山川地理因素所分割的一个个小的诸侯国。

大别山、桐柏山横亘在南阳地区和淮北地区之间,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后世所谓的“义阳三关”。

昔年伍子胥灭楚,也正是突破了后世名为平靖关、如今的冥扼关。

看上去楚国挺大的,可实际上要被分为淮北、淮南、云梦、洞庭、南阳等诸多分割的地区。

襄阳如果被控制,三关一破,申息之师被歼灭,泗上淮北又被控制在手中,实际上南北对峙的局面就可以产生。

三关者,淮汉兵争之要害;襄阳者,南北对峙之支点。

得三关,申息存,则淮汉连为一体。丢三关,申息灭,则楚就要被分割。

墨家在宋国的闹腾搅合,实际上也是在吸引各国的注意力,转移他们的视线。

王子定之乱后,楚王有能力直辖陈蔡地区,但中原地区犬牙交错,实际上等同于陈蔡之师被困在了中原。

陈蔡之师实际上已经成为一支魏、韩、泗上任何一边都动静就会疲于奔命的野战部队。既要防墨,又要防魏,还要防韩,彼此之间的信任是不可能的,晋楚可是打了百余年。

申息地区以及淮河地区,那向来是楚国封君们的自留地,楚国的统治重心转移的前提是秦国控制巴蜀威胁江汉使得楚国东迁打破了当地的政治平衡,若不然淮河地区就是封君林立,楚国的重点大后方一直是云梦洞庭以及南阳。

对于泗上而言,彭城地区有着二十年的统治基础,民众支持度也最高,这也就注定了将来南北对峙局面的解决,不会是南阳伊洛方向,而是只能走黄淮、山东、向西向北推进的方向。

以襄阳为重心,直插南阳伊洛的前提是,是北方有统一的政权,沿此方向进军,将北方切割使得关中、山东不能首位相顾的局面。

而襄阳守、泗上攻,这是此时天下已经分为诸侯大争之世的更胜一筹的选择。

若要类比的话,一旦这个战略成功、稳固南方,完成土改和政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