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争鸣之困(三)(第3/3页)

“何谓全生?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亏生则於其尊之者薄矣。其亏弥甚者也,其尊弥薄。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辱莫大於不义,故不义,迫生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故曰迫生不若死。”

六欲本是诸夏的学说,连同黄泉、彼岸之类的说辞,也不是随着佛教传来,而是佛教本土化翻译安上的,和上帝一样,借本土之词而达到传播的目的。

战国时候的墓葬中就有“彼岸、乐土”之类的说法。

六欲者,在杨朱学派中基本上就是人的基本生理欲望。

如此,其实杨朱学派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下显学,以至于“天下之士,不归于杨、即归于墨”,乃至于儒家学说在经过孟荀魔改之前被杨朱和墨家逼得几无立足之地的原因,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杨朱的利己,说白了最为高等的“全生”,也不过就是达成人的最基本的生理欲望是合理的,是应该的,是天赋人之权。

而最后把全生、亏生之类搞成养生玄学的,不过是因为底层“迫生”者不认字也没机会学这些学问;而能学这些学问的,基本上在物质上已经满足了生理需求才搞出来的玄妙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