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乱前夕(一)(第3/3页)

唐叔虞封地于唐,便是后来的晋,而唐,是上古陶尧的故国。

洛阳在夏至日,也根本就不是八尺圭而得影一尺五,反倒是圣王大禹的阳城,才应该是八尺圭而的一尺五影的地方。

换而言之……所谓周公亲测而得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说法,根本就不对。

自然不是说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说法,这个在墨家自己的体系内根本就不承认,而是说……这件事可能和周公没有什么关系。

这是上古唐尧时代流传下来的许多测量手段和结果,加上夏禹时代的测量结果早已存在,周王朝很可能借用了已有的东西,却把这些东西加上了天命的色彩。

传闻周公言: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这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

是故洛邑为天下中,此天命之所在也。

信上,庶君子的先生则认为,是先有大禹时代日影一尺五处为都城,那里才是天下中。以致留下来诸多传闻私藏于贵胄耳目之内。

而周王朝只是借用了这个早已存在的测量结果,却给自己加上了天命色彩。

所谓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这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只不过是对天下中为何是日影一尺五自己加上的解释。

他说,是因为圣王大禹定都之处是日影一尺五,于是才有了一尺五为天下中的说法。

而不是说,先有了一尺五就是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这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后才找了一尺五的地方为都城。

到底唐尧禅位给舜、舜禅位给大禹;还是经过政舜囚禁了尧、禹击败了舜……如今都有说法,各执一词。

但从一些流传的史料来看,尧给舜、舜给禹都说了一番类似的话,那就是“允执其中”。

这个中,除了德行的中,是不是还有别的意思?

唐尧时候,天下之中,是日影一尺六的地方。

等到了大禹的时候,天下之中便是一尺五的地方。

天下之中,与天命息息相关……是不是可以说,这个中,也有天下之中的含义?唐尧将帝位给了舜,传递了天命,舜的都城便是天下之中;而舜又传给了大禹,于是大禹的王城便是天下之中?

那么……若真的有天命,那也只是“胜利者就是天命”?

换而言之,根本没有天命,谁赢了天下,谁就是天命加身;而不是说谁尊从了天命,谁才能赢得天下!

信上对于自己的这个想法考虑颇多,一则是墨家和周天子、旧制度之间的关系已经紧张到了极点,这个说法一出,那可算是直接在油锅里泼了一瓢冷水。

《非命》和《天命》尚可辩驳,天命至少还让诸侯畏惧,他们不信《非命》。

可若是在《天命》的基础上推出……天命交替,不过是胜者得天命而不是得天命者胜的结果……

只怕列国纷争,再也没有了任何的顾虑。什么天子、天命,兵强马壮者得之,得到天下,都城便是天下中,便可得天命!

天下大乱,近在咫尺。诸侯之间最后一点神权上的顾虑,也会被彻底被毁掉。

信上说,对于这个可能让天下彻底大乱的推知,她已经直接交给校介,希望由他来做决定,决定这篇文章是否传于天下。

天下大乱,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