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云中春(六)(第3/3页)

“听闻上古之时,百邦千国,各自独存,因为城邑本身能够生产陶器、骨器、附近又能生产粮食,所以古时百邦千国,各自方百里。”

“说是天下,实则是破碎的邦国。即便有商周之政,却也只是各自封国。什么时候使得楚越离不开齐鲁、魏韩离不开秦蜀,什么时候才能算是真正的天下。”

“云中也是一样的道理,不可细碎,不可独存,不可封闭自成邦国,就必须要和外部有联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唯有利,才能够使得云中于天下联系在一处,各不可分,才能使得云中等地认可天下之说。”

他轻笑一声,说道:“若是有一日楚、越竟然拒绝泗上的货物、课以重税,想来泗上的工商立刻会觉得天下当合于一。”

“云中也是一样,自耕与良家子固然可为兵役,可以依靠宣义使得他们认可天下为义而战,但也需要有利相连。”

“若是云中可以自足,又无什么外运获利之物,数十年后,云中何以与天下密不可分?”

“是故我说,要让云中有什么工商之物可以卖到云中之外的中原;但同时云中又必须要有什么货物离开中原便得不到。”

“云中不可为高柳,高柳地处北方,却是小泗上。璆琳、毛毡、铁器、煤炭、牛马、粮食均有,一处便够了。若再多,云中五百里内便是个大城邑,便可独存,内部勾连,如何能认同天下?如何才能知晓天下?”

“如上古城邑,衣食住行一世都在城野百里之内,齐城之民如何需要知晓秦城?”

“如泗上会稽,相距千里,会稽人却知泗上之铁、棉、瓷;泗上亦知会稽之胶、漆、象牙……那泗上人自然觉得天下包括会稽。”

“云中只知泗上、高柳,因为别处和他们并无关联,他们也难以觉得那些城邑是天下的一部分,只觉得天下只有泗上、高柳和云中,因为他们的货殖只和这几处有交流。”

一番话竟是让特派员心服口服,目瞪口呆,忍不住想到了墨家故事中那个改编的“毛遂自荐”的故事,虽然实际上真正的毛遂还未出生,连连道:“你就是尖锐的锥子,之前没有透过布匹的机会啊。”

“你对《轻重》、《国富》、《轻重》、《侈靡》颇多见解,可曾整理成册?”

国岗忍住心中的激动,面色沉稳道:“这五年我多看书,结合之前所学,确实写了一些东西。至于如何,却还需要评断。”

说罢,从屋内一个小木盒内翻出来两本自己写的小册子。

一本名曰《何谓民之通货》。

另一本名曰《自货殖观城邑、邦国与天下之兼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