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兼爱(上)(第2/3页)

以他看来,墨家虽有利天下之心,可如今在谷邑又是丈量逃亡贵族的封地、又是修建挖掘沟渠治理水患,民众皆信服不念旧齐,墨家岂不是要占据济水?

济水险要,只要墨家夺取了成阳,那么整个济水流域都可以在墨家的掌控之下。

如今想来成阳那边已经知晓了南济水之战的消息,更是不可能出兵野战,魏韩联军只能选择在成阳固守,不敢出城。

田庆所想的未必错,但是田庆是站在齐国一国的利益上去想,自然便和公子午的想法有了些冲突。

在南济水之战的消息传来后,公子午便要求田庆回师临淄,只说平阴军团覆灭,临淄无险可守。

可田庆却明白公子午的心思。

丢了临淄,齐国覆亡不了,当年楚国被伍子胥攻下都城,还不是转瞬复国?

若墨家大军云集临淄,田和的齐侯之位便要不稳,公子郯很可能借机政变以登侯位。

公子郯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也是田氏兄弟势力之间妥协的结果,他若上位,名正言顺。

而且,最关键的是若是墨家大军威胁临淄,公子郯大可以和墨家和谈,出卖田和,说这一次不义之战都是田和主使的,自己当如当年田和废姜齐一般废掉田和的侯位,这样一可以解临淄之围、二可以收拢人心、三也可以和墨家媾和,同时借墨家的力量清理掉田和的势力。

田庆作为贵族,久在宫廷,哪里不明白宫廷斗争公子之争的残酷,齐国公子之争又是常有之事,当年齐桓那是经历了多少磨难、熬死了多少哥哥才上的位?

他是田和的人,也是公子午的人,现在的局势他很能理解公子午的心情。

若是公子郯上位,那么自己手握大军,纵然现在会拉拢自己,但时间一久必然会排挤自己。

所以跳出整个齐国的利益来看,田庆和田午之间的利益也是一致的。

原本的历史上,田午也是政变上台杀死了自己的堂哥,清理了自己叔叔的残余势力,这才坐稳了位子,开办了稷下学宫为田氏代齐和自己政变上位找合法性和法理性:这才弄出了五德轮回之说。

原本历史上,他的儿子更是写了祭文道:其唯因,扬皇考昭统,高祖黄帝,迩嗣桓文。

追认了黄帝为高祖,这才导致了黄老学派以及稷下学宫五德之说在齐国发扬光大。

田氏一族需要追认黄帝为高祖,这样才有代齐的合法性,怎么说黄帝一族也比姜氏要久远。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田氏代齐之后田和田午时代齐国的内政不稳、人心不安的局面。

真正的王霸之人如始皇帝,一统四海之后并不需要为自己的祖先找合法性的问题,郡县制替代分封制,不服就打,压的秦末英雄只能等到始皇帝死后才敢起义——汉高祖可是比始皇帝还大三四岁。

田氏的问题在于在贵族分封制的规则之内取代的姜氏,然后内部兄弟纷争、政变上台一系列的问题:他们既没有自耕农工商业者作为支柱力量革变天命,又缺乏贵族规则之内的合法性。

现在齐国的内部问题被墨家提前引爆,不是田氏代齐的问题,而是田氏从田常开始用的家族流的反噬问题。

如果这一次田和全面战败,公子郯便可以搞掉伯父田和。田和被废,同样等同于田午没有了上位的机会。

田庆从齐国一国去考虑,他的想法无疑是对的。

就算临淄丢了又怎么样?就算逃亡到别的城邑又怎么样?只要齐国不投降、不媾和,墨家劳师远征,最多一年就撑不住。而且到时候三晋内部的事一解决,三晋谁都容不下一个占据了齐国大半城邑的墨家,包括现在和墨家交好的赵国、楚国,都容不下泗上根基的墨家再占据齐鲁大地。

就想当年楚国复国一样,靠时间拖延,总能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