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志与天命(第2/3页)

公仲连作为赵国臣子中的“士人派”,本身与“宗族贵胄派”就有矛盾。

国君想要集权,就需要用士人派来对抗宗族贵胄派。

而士人派有能力,有贤才,但是缺乏封地基础,缺乏私兵,所以还需要拉动民众的力量作为军事力量,来对抗宗族贵胄。

士人行政、庶民从军,这是公仲连为赵侯谋划的兼并天下之计。

当然,若是将来士人不但可以行政,而且也有了强大的基层力量之后,那就又是另一回事了,等同于新的一种贵族,那就需要再拉动别的力量来对抗他们,而现在,还早。

赵侯沉默许久之后,想到公仲连的这番话,又想到自己的那些雄心,忽然问道:“您年纪大了。仲尼曰,五十而知天命。”

“既说兼并天下、定天下于一……您可以谈谈天命吗?”

“武王何以得天下?纣王何以失天下?姜齐之祭祀缘何断绝?晋室之兴衰又源于何?”

“我有兼并天下之心,对于天命,这是不能够不考虑的。”

“如今墨家非命,却又有天志之说。那么,天命于天志,又该如何分别呢?请您给我解惑。”

当问出这番话的时候,公仲连明白,这是因为自己已经老了,时日无多,许多具体的事务赵侯已经不可能再指望自己,所以想要知晓那些最为“重要”而又最为“玄妙”的东西。

这或许,将是自己和赵侯说的最后一番话,作为主持了烈侯时代改革的公仲连想说的很多。

武王伐纣,商汤灭夏,乃至于天下诸侯的兴衰,到底是源于什么?

每个君主,都想找到其中的规律,每一个想要投效君主的士人都希望解决这个终极问题,从而一劳永逸。

赵氏可以得天下吗?

赵氏会沦为晋室那样的悲惨局面吗?

天下若不为赵氏所得,又该被谁所得?

有天命吗?

是五德吗?

有鬼神吗?

有天志吗?

是注定的吗?

是可以更改的吗?

是有道理可以遵循的吗?

是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吗?

这一切,赵侯在谈及自己的兼并天下的野心之后,自然而然地问到了已经垂垂老矣的公仲连,希望能够得到一些答复。

公仲连思索许久,缓缓说道:“这个疑惑,臣或许可以解答。”

赵侯眼前一亮,可公仲连随后的话,却让赵侯再次无言。

“君上,我看过墨家的《天志》之书,也读过墨家的《非命》之言。我随便说一件事,您就知道天命和天志的区别了。”

“鞔之适与儒生公孟子游泗水,时维九月,正属三秋,袅袅波兮木叶下。”

“河边垂柳,叶落入泗。有孩童在河边垂钓,见柳叶入水,叶子都是背面朝上。于是便问鞔之适与公孟子,缘何这些秋叶落水都是背面朝上而正面朝下?”

“公孟子言:此天命也。凡秋叶,必朝下而落。”

“此中有义,叶长在树上时,敬天,故而朝上。落下时,敬地,故而朝下。这便是天命,再以此育天下人:要敬天法地。”

“孩童以为公孟多闻,欲赞,鞔之适大笑,说:这就像是孩子们问你天为什么是蓝的?而您的回答是天是蓝的,而蓝色是多么漂亮。又像是孩子们问你人为什么要吃饭,你说人要吃饭,除非是菜羮否则不能用筷子,吃肉要用叉子……您根本就没有回答问题。”

“鞔之适道:正如二十年前在泗上做的稼穑生长的实验一般,因为叶子的生长需要阳光,那些阳光作用下让叶子有了养分,养分沉重,等到秋天的时候叶子落下,朝上的地方养分多、朝下的那面养分少,所以养分多沉重的,便朝下。”

赵侯颇为新奇,嘴角带笑,可公仲连却很严肃,说道:“公孟子之言,便是天命。鞔之适之言,便是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