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引诱(第3/3页)

这倒不仅仅是吴起对于自己培养起来的武卒的自信,而是秦地的变革涉及到许多的问题。

想要变革,得有军权,得有威望,现在变革之始,不能打败仗,只能靠胜利来收拢那些授田之民的心,压服贵族。

这一点吴起很清楚。

适提及西河,也正是因为引出这个话题,秦国至少在十年之内,没有夺回西河的能力。

十年不算太久,墨家在泗上准备了二十年,才堪堪能够与天下诸侯并起。

然而墨家等了二十年,那是因为二十年前适才十几岁,他等得起。

可吴起呢?亡魏至秦,他已花甲,十年他等不起了。

适对吴起了解不深,公造冶年轻的时候曾交往过,但也算不得深交。所以适不知道吴起想要什么,所能引诱的方向也就只剩下“建功立业”这四个字了。

他只是提及了西河,言外之意还有南郑。秦国想要发展争雄,现在看来似乎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条就是夺回西河,威逼中原。另一条就是得南郑入巴蜀,继续力量。

墨家十余年前在适的执意下就在巴蜀活动,现如今已得南郑,即便不言明,有墨家这几年的战例在这摆着,又有山川相隔,想要攻取南郑其难度不下于现在夺回西河。

尤其是吴起这些日子见识到了墨家执政的泗上地区,知道墨家一旦扎根,就会如同野草一样,无法根绝,就算拼尽全力多得南郑,恐怕也是弊大于利。

对于一个渴望着建功立业名传天下、但却只能再活十来年的人而言,适刚才问的“秦的出路”,便是个严重的问题。

西河的路,是他自己在魏国的遗留,自己堵死了。南郑的路,墨家已经堵死了,而且涉及到冶铁术的交易。

那么,秦国刚往何处?不知该往何处,又如何一展心中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