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七章 破城有术血未沾(七)(第2/3页)

姬特却想,这猛如虎的越人不堪一击,原本还担忧越人起大军前来报复,现在看来只怕墨家真的能够守住滕城。

自己这个滕侯虽说只是个木偶,但终究比起务农助耕要强,心中愉悦的同时,也很清楚自己的立场和地位。

墨家义师如此勇悍,自己这个滕侯需要清醒一下,万万不要做出什么傻事。这滕地到底是姓姬还是姓墨,自己若是搞不清楚,那可大大不妙。

适见二人恭贺,心中也自满意,又叫那名骑手即刻返回孟胜那里,传告一声。

就说今日天色已晚,让孟胜行军到城外民夫驻扎的地方,绑缚那些越人俘虏,明日一早入城,务必要军容齐整。

骑手领命而去,适又叫人准备了一些食物,拿出了一些原本准备用来救治伤员的烈酒兑上水,军中配发一些,又摆在营地之外的空地上,点燃篝火,但凡有胆子大的滕人百姓,皆可联欢饮酒。

又让宣义部的人或是歌唱、或是舞蹈。

夜里篝火熊熊,胆大的滕人不少在这里喝酒吃饭,谈笑晏晏,适又多和他们交流,让众人回去传告四邻,明日中午就在这里集会。

夜里狂欢之后,义师与墨家的名声在一夜之间传遍了滕城。

以往只是传闻,不曾亲见。

今日亲见如此军队,可谓是闻名不如见面,加上一些逃亡加入义师的滕人出面交谈,众人心中更安。

夜里又有人各处巡逻,维护治安,防止失火,刚刚经历了战火的滕城一夜之间风平浪静。

次日一早,孟胜带着俘虏,吹奏军鼓鸣笛缓缓入城,已经有滕地人大胆地跟随在队伍的后面,或是在两侧欢呼。

义师众人也都昂首挺胸,自觉自己做了一件利天下的大事,获得了民众的认可,正是前所未有的自豪。

待入城后,不少滕地百姓也都涌向了市场,义师便出面维持秩序,将民众隔开。

在市场内,一夜之间堆砌起了一座小土包,姬特与适等人站在土包之上。

滕人不少人的姬特,知道他是考公之后,不过滕国已被灭、宗庙被毁,这公族之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号召力。

不过姬特还是在土山上,按照适之前教他的,发表了一通演说。

无非就是自己认可墨家的道义,而越君是好战之君不义之君,自己亲眼看到了沛县的民众得利。

他既是考公之后,便有让滕地百姓得利的义务,这才是血统存在的意义,于是为滕地万民求请墨家出面讨伐不义之国。

随后,又在土包上自己宣布自己成为滕侯,民众自然欢呼,却也有人稍微觉得有些不对:继任滕侯,竟然连去宗庙祖庙都没去,而是直接在获得民众的认可就算完事了。

不过纵觉得不对,却也没有想太多,也觉得既然姬特要遵从墨家的道义为利万民,那就继任呗。

此时天下的规矩,墨家并未直接喊出选天子选诸侯这样的话,所以终究继承权在民众心里还是只有公族有资格。

国人可以驱逐不义的国君,但是一般都会推举公族内的其余人继任,国人并没有染指大位的资格。

姬特的继承按照此时的规矩,也算是合理合法。

借兵复国的公子们很多。

在小小的土包上姬特宣布自己继任滕侯之后,立刻宣读了自己成为滕侯后的第一道法令。

“聘墨家的适,为相邦。国政大小,皆由适来决断。”

这第一道命令下达后,下面更是欢声雷动,民众对于墨家的信任远胜于王公贵族,毕竟此地距离沛县太近。

适也没有推辞,而是说道:“墨家为救天下,利天下,死不旋踵。为政者,就是要为利天下,这不是可以推辞的。”

这都是早已导演好的,他既然要在滕地主持一系列变革,还要负责修缮滕地的城墙防御、在一些要道上修建堡垒,准备法令等等,那么由他作为相邦是最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