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一章 破城有术血未沾(一)(第2/3页)

这五千人的背后,要动员七千人运送粮草、工具、攻下藤国发展生产用的铁器粮种,必须要的时候还要动员来挖掘营寨,以及破城之后利用一个月时间整修藤县的城防。

一个多月后正好麦收,期间不会耽搁众人回来麦收,而且每天出征还给一定数量的钱,这是以往都不曾有的新规矩,也是沛县得以收服民心的规矩。

七千人的随军后勤动员,按照各个乡的户口数分配下去,要求七日内在沛县集结完毕。

七日后,远胜于此时诸侯的基层控制力和组织力体现的淋漓尽致,七千民夫,五百辆牛车或是马车,以及这数年来财富积累出的数以千计的独轮墨车,集结在沛县城外。

这些年一直没有战争,农业变革带来的红利就是积累起来的大量粮食,价格下降之下,用来换取铁器是农夫最佳的选择,亦或是换取墨家发型的古怪的纸张或是棉布做的简易代币。

粮食登记数量,装在车上,按照什伍编制领取契书,核算中途所要耗费的粮食。

忙碌之下,义师这边也已经完成了东征誓师。

三百名骑兵十人一组,以墨者带领,先行从近滕乡出发。他们先期作为斥候,以后马匹的机动性,控制战场,捕杀越人的斥候,以确保沿途行军的安全。

这一路基本都是平原,倒也不用担心越人埋伏。

适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马,看着忙碌的沛县外围那些正在领取军粮和其余杂物的农夫,心说这一次出征总算是人数过万,只要这一仗打的漂亮些,整个泗水下游的局面就彻底改观了。

这也是他自己第一次真正指挥一场数千人的大战,这数千人于此时都可算作精锐,完全可以和一些千乘之国抗衡。

正在感慨间,孟胜骑马赶到,抖了抖下摆的“裤子”,笑道:“传闻胡人善骑射,服饰不与中国同。如今有了马镫,这骑手倒是学了胡人服饰了。”

适咧嘴道:“墨者多穿短褐,倒也省了压下裳的玉佩。”

既说到这,便不免想到几十年后的胡服骑射,现如今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距离出生尚早,只怕马镫一出,各国可能都要纷纷变革了。

现如今义师与墨家弟子的服饰都用的棉布,裁剪起来也多是改良后的短褐模样,骑兵则开始穿方便一些的裤子,大部分骑兵穿的都是皮靴,适的哥哥就是做这东西的,只要有钱就能买到,顺便还能带动一波手工业的发展。

沛县如今的棉布产业发展的很迅速,除了提供军需品服装帐篷外,还大量外销。

简单的包扎术也需要大量的棉布棉纱,简易消毒需要烈酒,这一次出征采购了不少,一部分是墨家自己的作坊提供,另一部分则是一些商人和手工业者的私营。

跟随出征的除了民夫外,还有随军的医生,那位后世闻名的秦越人也在其中,带队的却是芦花,这是刻意而为,凸显一下女性地位。

适不懂医术,但却知道伤兵死亡的主要原因只要稍微正规一点、注意一下,就能减少很多的伤兵死亡。

这些看似无意义的东西,对于想要将来安定天下、移风易俗、变革规矩的墨家来说,确是意义重大。

这一次出征,沛县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也大为支持。一方面采购了他们不少的货物,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更为广阔的墨家控制的地盘作为市场和原料产地。

他们并不知道这么多,但却有着最基本的阶层本能和嗅觉。

有些东西,手工业者作坊主的嗅觉很灵敏,就像是最简单的酒一样,沛县酒的消耗量远胜于宋国其余地方,因为这里已经完成了铁器牛耕的变革,有了足够多可以交换的“商品”,其余地方还差得远。

有些东西,商人的嗅觉也很灵敏,很多货物运到沛地可以很快销售一空,而在别处可能需要三五年时间。他们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但却知道墨者经营的地方颇为“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