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 禹圣故法泗水清(八)(第3/3页)

“所有公田、私亩,皆在五月之前丈量清楚。具体税率,由墨者暂定,五日后相商。”

“凡无地者,可于今年十二月之前,前往沛郭乡说清登记。由墨者安排,或安排耕种,或安排百工。”

“所有田亩,三年之内暂不能买卖出售。”

“所有荒地之开垦,需上报乡亭、沛邑之田官。若被准许开垦,三年免税,三年后税率另定。”

“凡有垦草意愿者,可于十二月前于沛郭登记,由墨者准备铁器农具,三年还清。”

他的声音并不算太大,但是四周安静的可怕,即便沛邑是座城市,但城中依旧有大量的农夫。

准确来说,他们才是宋国沛邑真正的“人口”,因为原本宋国公室和贵族,都很难管辖到城墙之外五十里的地方。

大量的农夫,自然也就最关注私亩税的变革。

税和赋并不一样,公田里的收获,大部分是赋,少量的是税。

税田和赋田,名义上不同。做税田的公田,名义上是做祭祀之用;做赋田的公田,名义上是战争用。

但实际上从春秋开始,这种规则已经无人遵守,甚至于从一开始就只是存在于竹简之上的理想社会。

私亩税改革,但是公田税赋仍未消失,整个宋国的赋税制度都是混乱的,因而适一谈起私亩制改革,立刻就引发了轰动。

这是……破天荒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