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半岁荏苒弊邑治(十一)(第2/3页)

适点头称是,许久道:“墨者代表着最先进的器物的方向,今后一直如此。”

他没有回答,真要是遇到那种情况到底是会选择说服那人?还是选择仿造?

但焦禾也听出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许是自信,亦或是……骄狂。

然而若骄狂都可实现以致没人能够指责,这骄狂便似乎骄狂的有道理。

几番对答之后,焦禾接到了一张草帛,适在上面随意了写了几个字,示意如果他愿意可以在麦收之后前往乡校听学文字。

实际上也不只是他一个人,还有许多带着类似发财梦想的真真假假的商人,一样接到了邀请,丝毫没有太多的防范。

这几日要麦收,焦禾也知道墨者可能没有时间,只让他利用这些时间到处逛逛。

反正只要有钱,乡亭之内都能解决吃住等问题。如果随身携带的黄金,也可以到墨者那里兑换成一些草帛批条,可以在各个乡亭通用。

收麦之时,整个沛县都在一种忙碌中度过。

收麦之间,焦禾也在一阵又一阵的惊诧中度过。

几日后,那些聚集到沛郭乡的人,先行帮着墨者收割了一片不算大的地。

这块地是按照墨者内部通行的一步宽、二百五十步长为标准亩的一片地,一共二十亩。

墨者的亩,比起百步长为亩的周亩要大出不少。

二十亩的土地被分为了四块,每一块都是五亩。

焦禾不知道这二十亩土地为什么要分成四块,也没有多问。

在清晨那些聚集到沛郭乡的人帮着墨者收割这二十亩麦地的时候,焦禾也早早来到了地头,与许多好奇的人一样,观察着这片看起来就能分出四块不同的土地。

最先收割的是一片相较于其余三块较为稀疏的麦田,可即便稀疏比起别处的麦田,长势依旧喜人。

五亩地不大,聚集到沛郭乡的人极多,也知道这是墨者讲道理的田地,帮忙的极多。

拿着各种各样的工具收割之后,跟随在后面的女人孩子一同将落在地里的麦穗收起来,归拢到那些没有做麦垛的麦秸之中。

巨大的石头碾子在马匹的拉动下压着这些麦穗,眼看着那些麦粒在地上越积越多,壮实的男人拿着木头做的锹朝着天空挥洒那些混合着麦草、泥土的麦粒。

正好有风,干净的麦粒就在风中剥离了杂质。旁边的女人则拿着墨者用的连枷,在那里砸那些麦穗。

焦禾暗暗称赞那个巨大的石碾子,这是三晋还不曾有的东西,更别提那些更加落后一些的楚、燕、秦等地。

“此物极妙,可以省去许多人,只要有牛马,一头牛怕是能及得上十余人用木棍敲打。”

他暗暗记下这一样可以省力利人的事物,心想这东西做起来也不难,只要有石匠都能做。

西河地有许多军垦之田,还有不少僮、仆、奴隶耕种,如果用上这东西,确实能省不少人力,这些人便可以开垦更多的田地。

等到麦粒基本从麦秸中压出之后,包括焦禾在内在场的人都纷纷盯着谷场地头正在称重的墨者。

墨者不用石,也不用釜、更不用豆之类的古怪容器,而是直接用杠杆做的双人抬起的秤来称重麦子的重量。

在场的人都秉着呼吸,期盼着一个他们能接受的重量。

墨者让在场的很多农夫看到了希望,但对于地里的庄稼来说,没有完全收获装入容器之前,那终究只是看到的希望而非真实的实现。

稼穑之事看似简单,实则极难。

很多土地上的庄稼看着长得很好,但是收割之后会发现大多不成熟。

很多土地上的庄稼在收割前用牙齿咬动已然成熟,但是收割之后会发现产量不高。

冬麦的种植,源于对墨者的信任。

而冬麦的收获,则意味着这种信任可以延续并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