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寒意(第2/2页)

眼看陛下脸色越来越沉,一旁那个记录朝议的官员出声了。

“祭天大典,今年么?”

是个女子的声音,听声音年纪还不大,应当是钦天监的官员。殿上的群臣这才注意到那个记录朝议的官员,这也不怪他们,着实是往常,这等记录朝议的官员甚少出声提醒,而且多数时候也没有什么好出声的。

“是啊,三年一度,今年要行祭天大典。”有个礼部的官员出声了,“可是有何不妥?”

那记录朝议的官员掐了掐手指,而后摇了摇头:“不妥。”

“有何不妥?不都是三年一度么?怎么今年就不妥了?”礼部尚书皱着眉开口了,同时打量了一眼这个年纪看起来很小的记录官员,些许不满涌上心头。

“自然是今年不同往年。”那记录朝议的官员笑了笑,出声了,“否则我也不会出声阻止。”

“理由呢?”不少礼部官员纷纷出声,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中礼部可谓闲职,不容易摊上事情,但同样的圣眷也不如其他五部,好不容易三年一度的祭天大典是难得的获圣眷的好时候,这个记录朝议的官员偏偏在此时发声了,怎么可能不惹得礼部官员出声询问?

“今年是庚寅年,三年一度的祭天大典在我大楚朝此前遇到庚寅年的次数统共有六次。其中三次因各种缘故并未行祭天大典,三次行了祭天大典。”

“在并未行祭天大典的那三年,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在行祭天大典的那三年,第一次是有匈奴来犯,我大楚损失数万儿郎,第二次是宗亲政变,虽最后镇压了,但我大楚也因此损失不少人才,第三次是明惠帝当政的最后一年,原本是我大楚最贤明的君主之一,但明惠帝却在那一年英年早逝。是故可见庚寅年并不适合行祭天大典。”那记录朝议的官员朗朗出声,“此事问一问史官便可知晓了。”

众人看向史官司马宁。

看着群臣的眼神,司马宁欲哭无泪:让他想想好么?他虽读史三十年,但一时半会儿要想起来也要时间的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