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是谁给你的胆量敢这么对我说话(第2/3页)

“你以为呢?”陈越微微一笑,问道。

何禄激动的道:“当然是越快越好。”

既然崇祯已经下旨,陈越到达南京之日,便是接掌朝政之时,对跟随陈越多年的老部下们来说,盼望这一刻已经很久。陈越掌握朝政,意味着他们也将鸡犬升天,位极人臣的日子已经为时不远。

“沧水兄,你认为呢?”陈越笑着对一旁沉默的张煌言问道。

看到圣旨,张煌言一直有些愣神。虽然他在大都督行辕任职,一直主持着参谋司的工作,可是像叛军这种机密的事情,陈越却并未告知于他。这种事情,也就局限于陈越单明磊等真正的高层知晓。毕竟,张煌言跟随陈越时日尚短,尚未进入到真正心腹的行列。

不过,既然跟在陈越身边,对陈越的布局张煌言隐隐也有些了解,对陈越手下独当一面的人物张煌言也都知道。所以对叛军的事情,张煌言也有着自己的猜测。

虽然迟滞一些时日,但江南的变故先后传来,身为陈越身边的近人,张煌言对这些事情自然知道。叛军攻占浙江,九江暴兵动乱,郑森兵败,堵胤锡受阻,这些张煌言全都知道。

而现在看到朝廷的圣旨,心中的一些猜测便印证了下来,艾能奇叛军背后的底细在张煌言心里渐渐清晰了起来。

这一切看似和远在北京的齐王陈越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张煌言却知道,陈越绝对脱不了干系。所以,某种程度来说,陈越做的这些事情已经算得上大逆不道。

可是,张煌言却无可奈何,因为他已经上了陈越的贼船,想下也下不来。叛军攻占浙江,张煌言的鄞县老家自然无法幸免,不过消息早就从南方传来,鄞县张煌言的亲眷已经被接到了舟山岛上,现在安全无比。

所以,仅仅从家人这个角度,张煌言也不得不跟着陈越走下去。

而现在看到圣旨,张煌言算是长出了口气,既然崇祯皇帝已经妥协,齐王就不会走到乱臣贼子的路上去,自己也不会落得个逆臣的名声。

“沧水兄,想什么呢?”见张煌言愣神,陈越忍不住继续问道。

“啊!”张煌言这才回过神来,微以沉吟,连忙说出自己的看法。

“齐王,以属下之见,没必要太过急着回京。叛军,叛军虽然猖狂,并不会攻打南京,所以朝廷并未倾覆的危险。”虽然猜出了叛军的底细,不过既然齐王陈越没有挑破,张煌言只能装作不知。既然叛军是自家人,自然不会去攻打南京,这个大家都知晓。

“既然南京没有危险,咱们就没必要仓促回京。”张煌言继续道,“虽然满跶被赶出关外,但北方还远未稳定。顺贼还依然占据着关中,拥有着数十万贼兵。山西还掌握在姜瓖以及李建泰等士绅的手里,虽然都是大明的军队,可姜瓖等人和咱们未必一条心。山东、北直隶的变革正在进行,两地的士绅遭到打击屡屡反抗,若是和山西的士绅勾结在一起,会有很大麻烦。所以在回京之前,必须把北方的这些麻烦都处置妥当才行。”

张煌言把北方现在面对的困难一一说出。既然自己已经和齐王绑在一起,便只能倾力为齐王谋划。

陈越满意的点点头:“沧水兄所言甚是。虽然朝廷已经下旨,但咱们没必要急着走,先把北方的事情归拢清楚再说!”

陈越知道,此去南京恐怕再也没有精力回来,北方虽然残破,却关系着北疆的稳定,如是现在不弄妥当,会为以后带来极大麻烦。

经过商议之后,陈越给朝廷上疏,言明现在北方的困难,说要在平定陕西顺贼之后再回京。

传旨的钦差太监苦劝不果,只能带着陈越的回复返回了南京。

而在钦差启程的次日,陈越带着五万大军离开了北京,经居庸关进入宣府,向大同镇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