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张煌言的选择(第2/2页)

先贤讲究君子六艺,秦汉隋唐的读书人也多能出将入相,统带兵马等闲事。而到了我大明,读书人便变成了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样子,早已偏离了圣贤的教诲。

现如今我大明内忧外患,煌言以为,多一个进士文官不多,少一个也不少,而现在我大明更缺乏能统兵打仗决胜千里之人。齐王肯定已经意思到了这个,这才举办武备学院,为我大明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

煌言不才,也愿统帅大军驱逐鞑虏决胜沙场,便是马革裹尸也是人间快事,好过一生庸庸碌碌。”

张煌言的话铿锵有力,竟然使得陈子龙愣了好大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随即而来便是叹服。

像张煌言这样敢作敢为不为名利的读书人,是越来越少了。

“玄著贤弟之志子龙知矣!”陈子龙拱手叹服道,“可是带兵打仗不一定要入武备学堂当武将,考中进士以后同样可以带兵。远的卢象升、孙承宗等大帅督师,近的湖广巡抚堵胤锡,哪个不是进士出身书生领兵?”

事关张煌言的前途,身为其好友陈子龙不得不再次劝说。文贵武贱的传统毕竟在,他不忍心看到张煌言放着好好地进士不考,误入歧途。

“书生领兵是可以,可却无法知道军中详情士兵疾苦,卢督师孙督师兵败身死便是证明。当然懋中兄会说,两位督师之败非战之罪,可是我想问一句,若是换做是当年的戚少保领军,还会不会有此大败?”张煌言问道。

戚少保便是名将戚继光,其一生南平倭寇,北拒蒙古,未尝有过败迹,若是换做其带领戚家军对付流贼,自然不会失败,这点陈子龙无法否定。

“戚家军只数千人,却战无不胜未尝一败,以少胜多,歼敌成千上万自己损失寥寥无几。戚少保靠的非是战略多高明,而是真正的军强。只有深入军队,熟悉士兵的训练战技武器使用等等,才能真正练出一支强兵,而强兵才是战胜的真正本钱。至于书生领兵运筹帷幄决胜沙场,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根本就是无水之萍!”

听着张煌言淡淡的话语,陈子龙知道其意志坚定再不可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