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妥协(第2/2页)

“如何了?”史可法冷冷一笑,“齐王答应,这些人会由锦衣卫移交大理寺!”

“好啊。”众官员皆欢呼了起来,以为齐王陈越再次妥协,大理寺是文官的地盘,有大理寺处置还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好?看看这些吧。”史可法把写着犯事官员的罪证扔到了他们怀里,转身而去。

……

张煌言从江西回到京城,见到的便是这样一副情形。涉事的几十个御史给事中正在大理寺受审,没人捣乱,设立武备学院的事情已经正式通过。

武备学院?张煌言若有所思,若是真的按照塘报上所说设立这样一座专门培养基层军官的学校,毕业的武学生全部编入军队作为中坚,整编出一支强军不成问题。

而有了大量武学生作为中坚,可以轻易的扩编出一支又一支的军队。若是朝廷再能做到粮饷充足军械不缺,别说什么流贼,便是击败满跶横扫草原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张煌言并非一般的举子,他一直以来对军略很感兴趣,戚继光的几本兵书都看了不止一遍。可看的兵书越多,感悟也就越深。对“兵者,国之大事”这句话也就了解的更加深刻。

出兵打仗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情,士兵的训练士气暂且不说,光是后勤补给便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一支军队出兵每日的消耗有多少应该携带多少粮食,箭矢、火药等易耗品应该携带多少,辎重如何运输才能跟上行军的速度,还有行军路线的选择,每日行走多少里,这些都需要仔细考虑。

特别是军队数量一多,考虑的因素也就更多,一支千余人的军队和数万大军完全不一样。

而现在大明的很多军队之所以屡战屡败,就是因为将领都是粗人,根本不考虑这些。很多时候出兵还未到达目的地,粮食已经用尽,这个时候或者退兵,或者就地抢劫,哪里还有士气可言?

而相比于明军,满跶的组织力要强得多。

若是所有的军官都经过系统的培训,都能掌握军伍中的基本知识,军队的战斗力能提高的何止一星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