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对盐商动手(第2/2页)

“呵呵,本侯还没说要干什么,你说什么滋事太大?”陈越笑着问道。

“难道侯爷不是想对付江家等盐商吗?”马名录诧异的问道。

“呵呵,也许吧。本侯是朝廷委任的江北总督,江北军务民政都有权过问,既然抓到了私盐贩子涉及到了江家,自然要查问一番。马府尊,对于江家的事情你又知道多少?”陈越淡淡问道。

“侯爷,扬州有两淮都转运使司,有盐督御史,涉及到盐商的事情均由他们负责,下官只是一个从四品的知府,管理的是扬州府民政,盐的事情下官可插不上手啊。”马名录苦笑道。

在扬州最富的就是盐商,整个扬州就是由盐运漕运带动才这么繁华,而盐商富可敌国之余,在地方在朝中更是有着深厚的背景,牵一发而动全身。他身为扬州知府,可不愿治下出现动乱。

“马大人,你可知道按照纲盐制,每年大明盐税应该征收的盐税有多少?实际征收的盐税又有多少?”马名录的抵触在陈越的意料之中,他继续问道。

听到陈越这个问题,马名录顿时苦笑了起来。

大明所有盐区每年产差不多有300万引,其中扬州一府产盐就达70万引。按照纲盐制,这些盐都按照官盐销售的话,每年盐税就达上千万两白银,而实际上朝廷每年征收的盐税也就一百余万两,到了崇祯年间盐税更是每况愈下,很多时候连一百万两都达不到。

这么多流失的盐税到了哪里?当然是进了盐商们的口袋,而盐商们要想安稳做生意,自然要打点各级官员,不管是盐运使司的官员,还是地方府县的官员,都从盐政上获利不浅。就是马名录这个知府,每年收取的盐商们的礼物也不在少数。

“侯爷您志向远大,可下官就担心事情最后闹到不可收拾,眼下大明正是多灾多难的时候,朝廷还指望着两淮的盐税,可万万动荡不得。”马名录最后叹道。

“马府尊放心,本侯不是要对付所有盐商,也不是非要把整个两淮盐政弄乱,既然本侯拿到了江家走私盐的证据,就不能不闻不问。”陈越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