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初到扬州(第2/2页)

对于民事,陈越决定放弃不管,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整军。江北总督所辖地盘太过庞大,要防守这么大的地盘,最少需要十万军队,眼下虽然地方上军队不少,可其中能战的精锐却不多,多数是如张天福、刘肇基、卜从善、黄蜚、方国安这样的地方将领,虽然每个将领手下都有数千乃至近万兵力,可能拉出来作战,能和满清八旗兵硬抗的也没有多少。要不然在另一个时空,当清兵南下时,这些军队也不会纷纷投降。

陈越可不敢把防守的重任交到这些人身上,为了抵抗北方的强敌,他必须编练自己的精锐部队。

眼下平南军人数不到万人,战力还算差强人意,可规模实在太少。要想打赢一年后的大战,至少把核心兵力扩充到五万人,有五万精锐,在加上地方军的配合,陈越方有把握守住江淮。

虽然说军队扩充的越多越好,可是想训练出精兵却实在太难,只有兵还不行,盔甲武器,粮饷补给,长时间的训练,战场上的磨砺,这些因素缺一不可。

而现在留给陈越的时间不到一年,想在这么短的时间训练出数万规模的军队,谈何容易?

士兵的招募,严格的训练,编制成伍需要大量的军官,军械的制作,武器等等,都需要专门的人负责。

问题实在是太多太多,想想就觉得头疼。只靠陈越自己完成这么多的任务实在不可能,需要大量的人才辅助。

而这时,陈越想起了幕僚余枫林一直向他提议的设立幕府的事情来。

若是有了幕府各种机构,专门的事情由专门的人负责,事情无疑要容易许多。

明末的军制非常混乱,军队几乎已经沦为将领私有,而对将领来说,管理军队手段更是简单粗暴,毫无系统性可言。一个总兵自己可以随意募兵,不管有没有武器,这也导致了很多军队良莠不齐,甚至连军衣都不全。

陈越可不想自己的军队也是这样,他下决心要建立一支现代化管理机制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