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大明的顽疾(第2/3页)

宗室,勋贵,士绅,崇祯口里喃喃说道,眉头越皱越深。这三者可是大明的国基啊,宗室是自家的亲戚,豢养宗室是太祖皇帝定下来的国策,自己若是在他们口里夺粮,必然被骂做不仁。

嘉靖年间,御史林润曾经上过奏折,说的很清楚。在嘉靖年间,天下供应京城的粮食,每年四百万石,但各王府消耗国家的粮食,每年却有八百万石。

具体到地方上,军事重镇山西省,每年存留粮食一百九十万石,但当地王府消耗粮食,却有三百多万石。河南省存粮九十四万石,当地藩王消耗粮食,却有一百九十多万。也就是说,全国的税粮加起来,也填不满藩王的嘴。

藩王如此,更不用说还有数不清的郡王将军中尉了,随着大明立国二百多年,太祖的子孙已经繁衍到了近百万人,每一个人都需要大明进行供养,大明的粮食,有太多用来供养这些无用的宗室上。

至于勋贵,虽然田产也不交税,但因为大明非军功不能封爵的惯例,全国的勋贵数量也就那么多,占有的土地远不能和宗室相比。

能和宗室相比的就是士绅了,在大明可是君与士大夫共天下,只要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就有不交税赋的特权。全国的进士虽然不多,可举人数量却多得很,举人全家是不需要交税的。而且在大明投献成风,为了避税,有太多的百姓主动把家里的田地投效给有功名的乡绅们。

全国超过一半以上的耕地被宗室乡绅们侵占,只能用一小半土地的赋税供养整个国家,供养百十万军队,为了对付渐渐崛起的关外建州后金,崇祯登基后连续加税,终于把百姓逼得活不下去揭竿而起,于是,也就到了现在这种局面。

“想要大明中兴,就必须解决土地侵占之顽疾,可是这些又何其难。眼下大明内忧外患,正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更是不易大动干戈,陛下许谨慎才是。”路振飞最后无奈的劝道。

明明知道问题所在,偏偏无法进行解决,这真是让人痛苦的事情。

只要依照张居正故智,派出能员干吏清查全国田亩,把隐瞒起来的土地一一查出,粮税必然激增,有了财源粮食,自然能够招募兵马,外御满鞑、内抗流贼。

可是,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年张居正秉国之时,倭寇已灭,蒙古没落,老奴努尔哈赤刚刚出生,整个大明海晏河清。可就那样,张居正的变法依然充满了阻力,最后流于失败。因为变法挡住了太多既得利益者的财路,士绅、宗室、勋贵,几乎整个大明上层都是新法的敌人。

眼下的大明内忧外患,根本不是一个改变的好时机。

“耕地之顽疾由来已久,非短时间内能够奈何。”崇祯艰难地说道,明知道问题所在,却偏偏没有办法,哪怕他是大明的皇帝,这种感觉让人太过窝火。

“王卿,不知你有何高见?”崇祯把转向了王寅。见此情形,路振飞深深一叹,知道崇祯没有勇气和整个士绅阶层做对。

“路大人的见解针砭时弊,命中了我大明最大的弊端,微臣鲁钝,也说不出更多的东西。”王寅谦虚了一下,方道,“微臣赞同陛下的观点,解决耕田兼并之事只能缓缓图之,对现在的大明来说,如何解决当前的危局才是关键。”

崇祯闻言眼睛就是一亮,连忙问道:“该如何解决?”

“闯贼攻破了北京,北方国土沦陷,我大明眼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重整旗鼓,依靠江淮防线,把强敌挡在北方,保住我大明半壁江山。所以,当下要做的不是什么变法拿士绅们宗室们开刀,而是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眼下武昌有平贼将军左良玉数十万兵马,勉强能抗衡闯贼,可是江淮地带却兵力空虚,根本没有一支强军。若是闯贼大军从江淮进攻,以现在的兵力根本无从抵挡。所以必须要招募一支十万人的军队,可是招募军队需要大量的银钱。衣甲、粮饷、武器,那一样都需要银子。十万军队一年最少一百万两银子,所以陛下抵达南京之后,征调钱粮募兵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