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劝降(第2/2页)

上万顺军骑兵以雷霆万钧之势向着明军阵地扑了过来,京营的士兵吓得心惊胆战,无数人哭嚎着转身就逃,可背后就是北京城墙,城门早就紧紧关闭。他们只能哭嚎着顺着护城河狂奔试图从其他城门入城。更多的京营士兵扔下武器,直接跪在地上举手投降。

李国桢目瞪口呆的看着远处席卷而来的顺军骑兵,再看着身边如鸟兽散的京营大军,一颗心顿时悲凉了起来。

“伯爷,咱们快跑吧!”一个家丁拉着李国桢的袖子,紧张地叫道。

“跑,往哪跑?”李国桢木然摇头,“大厦将倾,徒呼奈何?”

说完,抛掉手中的宝剑,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等着命运的降临。

……

北京城的城墙分内城外城,所谓的外城其实并没有完全围着内城,只不过是在城南圈了一大块地方,然后和内城东南角西南角相接,整个北京城墙呈现“凸”字形,而“凸”字下部就是外城,相对内城来说,外城城墙厚度高度虽然和内城差不多,防御力却差了不是一星半点,最起码的箭楼角楼的数目,城外护城河的宽度,都远远不如内城。

所以,刘宗敏把城南的外城当作了进攻的重点。刘宗敏亲率大军,逼近防守最为薄弱的南城,指望着从这里打将进去。

不过在强攻之前,肯定要劝降一番,这是攻城的惯例,随着顺军东渡黄河,已经尝到了太多劝降的好处,太原、大同、居庸关,数以十计的名城险关,都一一的不战而降。这才使得顺军的进军简直就像游玩一般。

而今日,自然也要劝降一番。若是能够劝服崇祯投降,那么最为理想,最不济也要劝说守城的将领投降这样也能兵不血刃的进入城中。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这点道理大顺国君臣还是懂得的。

于是,刘宗敏派出了在宣府投降的太监杜勋,命令他进城去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