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绝望的京师(第2/2页)

崇祯不愿自己担责任的毛病又一次变现了出来,他希望由大臣们主动提出放弃宁远调吴三桂来北京。而随着袁崇焕、陈新甲的被杀,大臣们也早就学精了,没人愿去承担丢失土地的罪名,唯恐崇祯以后算账,惹来杀身之祸。所以自首辅魏藻德以下,纷纷反对调吴三桂部。

兵部尚书张缙彦甚至把问题挑明,“三桂之调不调,视宁远之弃与不弃,两言而决耳。”

崇祯卸责于下的算盘落了空,只好自己决策放弃宁远。可是崇祯朝廷惯于扯皮的毛病再次出现。首辅魏藻德为了把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再次召集大臣们合议,意在分担责任,在廷议通过之后,他还在千方百计拖延时间。就这样事情迁延了一个月,直到二月底的时候,吴三桂入关之议仍然没有付诸实行。

唐通被调到北京,没过多久,就传来宁武陷落,大同守军投降的消息,大同沦陷,京师以北就剩下居庸关一处关口。于是朝廷匆忙又把他打发到居庸关,指望他能守住这最后一道防线。

然而三月十五日,大顺军进抵居庸关,唐通却和监军太监杜之秩率军投降,号称天险的京师“北门锁钥”的雄关就这样陷落了。

消息传到京师,整座城池已经陷入了绝望之中。

大臣们在朝房商讨对策,一个个但相顾不发一论,谁都知道大明气数已尽,已经非人力可以挽回!

崇祯呆呆的坐在宝座上,虽然神色镇定如常,实则心乱如麻,此刻的他再一次生出逃亡南京的主意。

可是南方闯贼攻打河北各地的消息已经传来,沿着陆路南下不大可能。看来只能走海路了,好在自己派了陈越去天津,已经做好了准备。

于是,崇祯便秘密下令,让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派人火速赶到天津,调陈越火速入京。陈越那里还有数千军队,都是能和满鞑硬抗的精兵,有了这支军队保护,崇祯才能安心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