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蜂窝煤生意大有可为(第2/3页)

昨天打制的煤球一夜的时间晾了个半干,已经可以使用。

一只煤火炉就摆在院子里,众人围着看陈越如何使用。

先把柔软的干草放在炉子里最下方的火箅子上,取出火折子用力吹燃,再把干草引燃。然后在燃烧的干草上放上细小的木棍,再放上粗些的干柴,和以往火炉点火没有什么不同。

等火炉中有底火时,陈越用特制的火钳子夹起了一只蜂窝煤,放入了火炉子,特制的煤火炉也是圆筒形,孔径比煤球稍大,刚好允许一只煤球放入。

众人聚精会神的看着,看着这东西是否有陈越说的那么好,没过一会儿的功夫,就见有火焰从煤球的孔洞里透出,煤球开始燃烧了起来。

煤火炉的深度刚好容下两只煤球,等第一只燃烧起来一会儿,陈越又把另一只放入,并用火钳子把两只煤球的孔洞对齐,众人便看到有火焰从下面的一只煤球孔洞里冒出,向着第二只煤球孔洞舔去。

煤火炉的顶部设计成一圈凸起,刚好把一只水壶或者锅坐在上面。陈越让陈岩灌满了一铜壶的水,坐在了火炉上,约一炷香时间,便听到轰隆轰隆的响声,看到壶嘴里冒出的白烟。

“水开了!很快啊!”吴婉儿雀跃道。

“这一只煤球能烧将近一个时辰,做好一顿饭肯定没有问题的。不用的时候就用铁片把上面封住,再把下面的进风口用木塞子堵住,就不会再燃烧。”陈越把铜水壶从上面取下来,给众人示范着。

“会不会被闷灭?再做饭时还得点火。”吴婉儿问起了她最关心的事,因为火炉子每次灭了她都要花费好大功夫才能重新点着,往往弄得满脸的黑灰。

“当然不会了,就算封上两天也不会灭。”陈越的话让吴婉儿放下心来,有了这东西以后做饭就方便多了。

“火头小了一点儿。”陈江河指出了这种煤火炉的缺点。

“火是没有以前那种煤火炉大,但是烧水做饭没有一点儿问题,最关键的是省煤啊,以前做饭一顿饭就得四五斤煤,一天得十五六斤,要是用这种煤球,一天只需要三只即可。”陈越耐心的讲解着蜂窝煤的优点。

“这煤球一只有两斤多吧?”陈江河提起了一只煤球,在手中托着。

“可以称一称啊!”陈越说着取过一支杆秤来,小心的用称钩挂住煤球的孔洞提了起来,把称锤轻轻的拨动直到秤杆平平,刚好两斤重。

“以前一天做饭需要十四五斤煤,现在只需要三只六斤重煤球,这可省的太多了!”吴婉儿惊讶地说道。

“别忘了,每只煤球中还掺了两成的黏土呢!”陈越微笑着提醒。

“这生意大有可为,应该会很赚钱!”陈江河果断的下了结论。

没有蜂窝煤的时代,做饭是很费煤的,一户普通的五口之家平均一天至少需要用十五六斤煤,人口多的要用到三四十斤。按一文钱两斤煤的售价来算,一户人家一天要花八到二十文钱在燃煤上,一个月就是二百四十到六百文钱,一年就是二两多到五六两银子。

对于富裕的大户人家来说,这些只是一点小钱,可是对普通的百姓家来说,花在燃料上的就是一笔不小的银钱了,因为对一个普通的人家,全年的收入也就十多两银子。

可是不花这笔钱又不行,这里是北京城是大都市,不是普通的山野农村,可以随便在野地里找柴禾烧。没有燃料就没法开火做饭,而去饭店吃饭,只会更贵。

若是换做蜂窝煤的话,一天下来做饭也就只需三只煤球,就算每只煤球卖两文钱,一天下来也就六文钱,比原来剩下了一到两文钱,一个月下来就剩了五六十文,一年下来就是半两多银子,这对普通的人家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钱了。

而且蜂窝煤还有另外一个优点,就是煤炉不用的时候封上不会灭,不用每天都要重新生火那么麻烦。所以陈越可以肯定,若是蜂窝煤推广出去,肯定会受到百姓们的普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