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2/5页)

当然,这一步并不容易,因为现在的汉州府已经被分成了十片大区,除了亲王府统管最大的区域,另外九大郡王,也都分别在各地建城。

他们的势力分散,也就不容易一网打尽。

但是,朝廷现在有了一件利器,不是连发枪,而是广播电台。

这趟出使之前,解云除了自己的护卫,不要一兵一卒,只要求朝廷尽快开通大明与西洲之间的信号网络,让西洲那边能直接听到大明的广播。

有了广播,再有了无线电报,西洲的情况不仅瞒不了朝廷,更主要的是,汉州府的百姓不会傻傻地被汉王府利用。

当然,完全依靠一张嘴,就想要让汉王府接受朝廷的条件,这也不太现实,所以,他还想依靠的就是黄金城的六万精兵。

从前年开始,大明军队逐渐从燧发枪换装成连发枪。

黄金城的大明士兵是第二批就开始换装的,但是一直到现在,汉王府和晋王府的军队,仍然在使用老旧的燧发枪。

武器上有差距,再控制住舆论宣传,只要他的手段不太过分,两家王府恐怕只能乖乖听话。

汉州城港口,朱见注坐在港口处汉王府兴建的酒楼三楼,看着缓缓进港的特使船只,脸色一片阴沉。

他不开心不是因为这进港的船只,而是因为港口一直响个不停的高音喇叭。

自从半年多以前,朝廷开始在汉州城以及汉州境内的十大城市开始安装风力发电机,高音喇叭,他就感到了不对。

不管是建设信号塔,还是风力发电机,高音喇叭,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

朝廷什么时候做过亏本生意,哪有可能一两银子的成本都不要,免费给汉州境内的城市安装。

但是这种免费的东西,他又不能说不要,只能由着工部的官员在每个城市都安装了这样一套东西。

随后,无线电报的出现,已经让他感觉到威胁了。原本的西洲与大明之间不能直接通话。

大明有什么消息要传到西洲,必须通过电报传到英州府,然后从那里派出快船来传信。

虽然已经节省了大半的路途,但是从英州府传信到汉州府,也需要七八天的时间。

但是现在,朝廷的指令就能够直接传到汉州府,汉州府的布政使,按察使他们,就没有以前那么乖巧了。

特别是这半年来,通政司和咨情司的电报一直传个不停。哪怕他让人在电报房盯着,也安排了自己人进电报房,但是依旧不知道有多少不利的消息传回了大明。

身为一个封建海外的王爷,一举一动都被朝廷盯着,这让以往自由惯了的他如鲠在喉。

更让他觉得不妙的是后来开始传出声音的大喇叭,这种新奇的玩意从一开始就吸引了无数的百姓。

当喇叭里面每天两个时辰开始播放各种节目的时候,更是吸引的大人小孩每天到了时间就围坐在喇叭下面。

他不明白为什么大明的靡靡之音能跨越几万里,传到西洲来。

而且,喇叭里面传出来的,不仅仅是靡靡之音,还有许多朝廷的政策,法令,各地趣闻。

哪怕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了应天府出现了电话,能够相隔千里通话。知道今天夏天淮河水势凶猛,江淮百姓在准备抗洪。

甚至有时候,皇上也会在喇叭里亲口说话,在喇叭里面,皇上就是一个心怀万民,惦记着每一个百姓过的好不好的圣人。

但是朱见注很清楚,这位伯爷爷实际上是一个心狠手辣之辈,根本没有家族亲情。

可是,只有朝廷能在喇叭里面说话,只有朝廷播什么,他们听什么。他就是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也做不到。

眼看着汉王府维护了几十年的民心就这么一点点被朝廷拉拢了过去,朱见注什么也做不了。

他原本还在等朝廷换装,他知道,现在的连发枪的威力远远超过了汉王府境内士兵的燧发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