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激动(第2/5页)

再加上交趾承宣布政司,旧港宣慰布政司,一共组成了二十个考场。

只不过,交趾和旧港都在南洋,他们那里的读书人不多,能达到大明要求水准的更少。

今年在那里设立考场,不是为了当地的百姓,而是为了那些进行文化援助的读书人。

朱瞻基出海之前,大明就派了数千秀才,甚至是举人去南洋各国进行文化传播,教当地人说大明话,学写大明字。

他们直接都被授予了学官一职,有些人已经绝了科考的想法,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想走正统出身。

虽然即使中了举人,考上进士,进了官场也不会又更高的地位,但是进士的上线能做到二品大臣。

他们如果不走这条路,上限最多也就只能做到知县,这是完全不一样的。

也是因为他们,朝廷已经决定,明年的春闱,也就是会试,将会延迟到三月举行,给他们这些考上的学子,留下充足的进京时间。

朱瞻基实际上对这些之乎者也的春秋大义没有任何兴趣,但是这些是如今朝廷的选材标准,朱瞻基在没有普及其他学科,没有代替性的考试之前,也必须按照这个规矩来。

所以这天下午,他在解缙,胡俨的陪伴下,来到了应天府国子监,给考试结束的学子们鼓劲。

应天府国子监是大明的最高教育机构,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诏令建成的明代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

应天府国子监的正式名称应该是大明国子监,设于应天府鸡笼山以南,占地数千亩。

这个大明的最高教育机构在永乐十二年的时候,学生人数达到九千人,永乐十五年,人数突破了一万人。

只要进了学校的大门,就意味着这个学子的身份已经完全改变,即便以后科举不中,想要补个吏员的差事,也是易如反掌。

虽然这里的学生人数已经突破了一万人,但是并不意味着这里好进。

应天府当地的学子想要进,最低也要是个秀才身份,而外地的学子,只有举人才能进。

而且他还必须要有当地官员的举荐,一个州府,一年举荐的人数也不超过五个,而且还要经过考核。

这里可要比后世的北大,清华难进的多。

除了大明学子,这里还有不少日本和朝鲜,交趾那边的学子,人数也有好几百。

他们大多是那些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国家的优秀精英,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来到大明之后,就不愿意再回去,一心想要变成真正的大明人。

作为帝国的未来,帝国的希望,原本经历了九天折磨的那些秀才学子们,见到朱瞻基到来,立刻原地满血复活。

他们的疯狂可要比后世的学子们狂热的多了,即便是羽林卫的严阵以待,依旧被他们冲击的一片混乱。

面对这些未来的官员,羽林卫的将士们根本不敢粗暴对待,只能手臂环着手臂,艰难应对着他们的冲击。

后世的学子们都经历了思想开化,人人平等的思想。

但是现在是儒家当道,天地君亲师的伦常思想已经融入了每个人的血液里。

见到朱瞻基的出现,无数学子激动地痛哭流涕,泣不成声。

朱瞻基像后世的领导人一样,一边跟众学子挥手,一边龙行虎步地走向校场的检阅台。

胡俨看到这一幕,忍不住低声跟朱瞻基说道:“殿下,这大明学子,对你可是尊崇备至啊!”

事实的确是这样,虽然一直有朱瞻基不喜欢儒学的传言,但是对整个大明来说,朱瞻基依旧是绝大多数人最信赖的继承人。

因为朱瞻基的能力,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历练和呈现。

永乐十二年,十六岁的朱瞻基就亲自上阵,杀敌四十三人。

也是这一年,北明山铜矿被发现,这里出产的金铜不仅缓解了大明的钱荒,更因此带动了整个大明北方的一个经济循环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