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活动(第2/5页)

朱棣对这种禅让方式感觉非常新鲜,在大明,自尧舜禹之后的历朝历代,哪怕是父子之间,都没有禅让的习惯。

朱瞻基却巴不得他了解的越多越好,最好等他西征回来,就直接让位给自己。

因为他很怕一些需要延续性的政策,在朱棣回来之后,又被废除。

虽然他也活不了多久了,但是一些政策如果反复,造成的麻烦也不会小。

李芳远今年五十四岁,他虽然比朱棣年轻七岁,但是身体却要差一些。

面对被委任监国的朱瞻基,他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想要从大明输入铜钱。

如今的东亚各国,除了南洋的一些国家,大部分国家都缺金银铜。

他们跟大明一样,将金银铜作为货币,却没有足够的金属来铸币。

而南洋那些国家,连冶炼技术都没有,所以基本上除了日本,每个国家都要从大明进口铜钱。

以前的大明是根本不可能满足这些要求的,但是自北明山铜矿进入开发旺盛期,石见银山,佐度岛金矿也都源源不断地供应金银,如今的大明在金银铜方面的短缺,已经大大缓解。

朱瞻基本来就一心要控制整个亚洲各国的经济,又怎么会不同意呢?

金银铜在如今这个时代,没有太多工业价值,主要是作为货币。

在朱瞻基出海的三年中,现在大明又锻压了半两的银币,当五百铜钱,加上当五十的铜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货币。

只不过,这几年因为各国的金银差价,也让许多人加入了贩卖金银的行当,算是第一批炒外汇的。

但是整体来说,因为两家银行的建立,目前的兑换逐渐趋于平稳。

李芳远也提出了邀请大明开发银行到朝鲜开办分行,不过这个要求暂时被婉拒了。

因为朝鲜的经济秩序非常落后,要先将他们的经济纳入版图,需要大明先付出不少金银铜币。

但是大明现在自己也艰难,先卖他们一些货币可以,但是想把朝鲜的经济整体纳入,目前还做不到。

在朝鲜开办了银行,他们将大批农产品什么的换成货币流通,银行实在承受不了。

不过即便如此,朱瞻基同意让他们用农产品,土特产跟大明换取一千万枚铜钱回去,已经让李芳远非常满意了。

接见过程一直持续到了午时,朱棣在武英殿设宴款待了李芳远一行,随后才将他们送到了朝鲜的驿馆。

对于朱瞻基跟李芳远的接触,朱棣并没有发表太多的意见。因为他发现,朱瞻基虽然在小事上容易犯糊涂,但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看的比自己还要透彻。

就拿到朝鲜开办银行来说,要是朱棣,一口就会答应了。

但是朱瞻基宁愿支持他们一千万枚铜钱,也不愿去朝鲜开办银行。等朱瞻基分析了开办银行,需要垫付出去的铜钱,银币数量的时候,朱棣才知道自己考虑的不周。

整个朝鲜都缺钱,要是想要填满,大明不知道要拿出多少钱币来。

而且这件事没有任何人提醒,完全是他自己想到的。

通过这件事,朱棣也更放心朱瞻基在处政上面的能力了。

这个时候,朱瞻基才回到了东华门处的咨情司,接见了已经等了两个多时辰的马德钟。

虽然等了两个多时辰,但是咨情司这边并没有把马德钟当外人,晌午的时候,还专门给马德钟提了一份食盒,里面装了四菜一汤。

马德钟虽然不敢在宫中乱走,但是只是在咨情司门口这里看看皇宫的景致,已经觉得不虚此行了。

面对马德钟,朱瞻基不需要虚与委蛇,等他见礼完毕,让他坐在了自己的下手说道:“你的事我已经知道,但是这件事我不想当做一件个例来针对孔府,所以我希望你等一个月,届时我会安排人送你到山东。”

马德钟抱拳道:“微臣自然是听殿下吩咐,何况连那曲阜县令都已经被抓,现在县衙也没人受理微臣的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