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对策与觐见(第2/5页)

这些年,他们这些东宫属臣可是被朱棣压制的太狠了。

但是他们不知道,这已经是改变的历史了。在原本的历史中,因为汉王朱高煦的陷害,东宫属臣除了杨士奇之外,全部被关进大牢。

包括杨溥,还有如今的内阁大学士黄淮等人,一直被关押到朱高炽登上皇位,才把他们全部放出来。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朱高炽对他们这些人心有愧意。登基之后,立即将他们擢升内阁,并且还给他们都挂上了尚书衔。

而这一步,是整个大明文官干政的起点。

在此之前,内阁与堂部一个议政,一个治政,互不干涉,还相互制约。

当权力集于一身之后,内阁从一个秘书咨询机构,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决策机构,控制了朝政大权。

如今他们这些人因为朱瞻基的强势,直接让汉王成为明日黄花,他们也没有遭遇那么多的打击和挫折。

这也养成了他们更加漂浮的心态。

出了承天门,两家的车夫连忙将马车牵了过来。

杨溥叫住了正欲登上自己马车的杨士奇。“士奇兄,溥家人从家乡石首送来了几条石首鱼,正想请士奇兄府上一聚。”

杨士奇名寓,字士奇,比杨溥年长六岁。这石首鱼是石首特产,乃长江绝佳美味。

传宋代诗人苏轼从四川老家眉山出发,自岷江乘船入长江,沿江猎奇作赋,途经石首城区,吃了久负盛名的石首鮰鱼,也听了前所未闻的石首民谣:“鮰鱼石首有,名字叫石首,白天栖石洞,晚上戏回流”。

他随即即兴赋诗:“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

这首诗让石首鱼闻名海内,附庸风雅无不以吃到石首鱼为荣。

但是杨溥家人在送鱼来时,杨溥就给杨士奇家中送了两条,现在唤他,自然不是因为吃鱼,而是有话想要跟他说。

他看了看皇城门口的侍卫,笑道:“这石首鱼乃是天下美味,自然不可辜负。”

杨溥打开马车车门笑道:“请……”

杨士奇笑道:“我的马车乃是内监订制,更加舒适,不如乘我的车。”

杨溥自无不可,让自家的马车跟在后面,登上了杨士奇的马车。

两人在马车里坐定,脸上的笑容都消失了,忍不住轻轻叹了一口气。

如今太孙掌控了锦衣卫,咨情司这些机构,马车外除了车夫,还有两人的侍卫,他们不敢随便答话,只是说着一些不咸不淡的朝廷风雨。

杨溥家在应天府聚宝门内,这里是应天府的南方,所以他也被一众同僚称为南杨。

而杨士奇住学士街,那里偏西,被称为西杨。

还有一个杨荣也姓杨,他是如今的内阁首辅,比起杨士奇和杨溥两人更加位高权重,是朱棣近臣。他也被朱棣在长安坊内赏赐了一套住宅,因为位于东方,被称为东杨。

马车抵达聚宝门内杨宅,杨溥下车,请了杨士奇下车,两人携手而进。

杨士奇吩咐了家中厨子备下盛宴,请了杨士奇进入自己的书房。

杨溥是建文二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永乐初年,杨溥任太子洗马,成为皇太子朱高炽的东宫僚属。

他学识出众,风度优雅,如今世人皆赞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杨溥有雅操。

但是真的细致思索,会发现除了杨荣有些才干,他们二人都是没有动手能力的嘴炮。

不过如今的风气就是赞赏空有学识之人,反倒认为有才干,有能力的人过于市侩。

能做实事的人,反倒是比那些只会务虚的人要低级一些。

两人在书房坐定,老仆送上了一壶龙井,守在了门口。

这个时候,作为主人的杨溥才打开了话题,有些忧虑地说道:“今日与太孙殿下亲见,才知道他能以太孙之位,却在如今的朝廷有赫赫威势,除了陛下宠信,其本身也有枭雄之资。他与陛下如出一辙,笃信武夫,宦官,对我等文臣却多加防范。更因其能力出众,比太子殿下还要强势。但太孙如此强势,对我等却无半点好处。太子殿下不得陛下所喜,如今好不容易想要趁着陛下西征,为太子殿下谋划一番,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