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2/5页)

朱瞻基头摆了一下,李亮上前扶起了林三,看他额头已经磕肿,赞叹道:“倒是个忠心义胆的书生!殿下明察万里,这次既然知道了这件事,自然要还你们一个公道,也还山东百姓一个公道。”

这一下,其他三人都听懂了,也都起身跪了下来。“殿下明察秋毫,草民拜谢殿下。”

朱瞻基摆了摆手。“都坐下说话,不要跪来跪去。这跪拜是礼,你们敬我为尊,我自然要为你们主持公道。”

他话锋一转,又问道:“山东等地连年遭灾,这黄河不靖,就难以过上好日子,但是朝廷如今鼓励自由移民,为何你等空有一身武艺,却要留在山东受穷?”

这一下,四人却有些懵了。林三清醒一些,回答说道:“殿下,草民家乡等地倒是有移民通告,不过却只能移民西北。西北那里家岳去过几次,那里都是沙土,种不出来粮食,与其前往那里,还不如留在山东。只要不发洪水,山东各地还是能吃饱饭的。”

朱瞻基登时明白了过来,这就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朝廷的旨意又被地方官员给故意歪曲了。

大明的移民只有一个限制,那就是普通百姓里面,长江以南的移民,只能向南,长江以北的移民,只能向北。

这是因为南方人受不了北方的寒冷。让南方人移民到北方,在没有暖气,连足够保暖衣物都不够的年代,他们恐怕都要冻死。

而北方现在本来就人少,为了防止所有人都向南跑,导致北方没人,所以北方的人也就只能向北移民。

但是除了这个限制,其他再无限制。

并且根据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物产特征,移民到不同的地区,发放的土地大小,粮食多少,都是有区别的。

比如现在鼓励汉人向北海,也就是贝加尔湖周边移民,只要肯移民到那里,大明土地都是几百亩的给。

除了土地,粮食,种子,也都有区别,都是适宜当地种植的作物,决不让人在哪里难以生存。

但是蒲台县这样故意圈定一个不如山东的地方让百姓移民,百姓自然是不愿意去了。

这种政策的歪曲,在后世都是屡禁不绝,更别说这个时代了。

有时候,一个字写错,整个政策的意思都变了,更何况有心违背上层的意思。

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如今这个时代,人口就是资源,人口就是税赋。当地的人变少了,缴税的时候不是也少了,而官员们都是要接受业绩考核的。

所以,哪怕让百姓受穷,也不远百姓离开,是大部分基层官员的想法。

除了像浙江,福建一带,人口密集,山多地少,宗族矛盾比较大,所以移民推行的比较快。

但是到了江西,两湖,乃至北方中原一带,官员们都是不支持移民政策的。

现在不是明末,那时候人口是现在的几倍,而大片土地被地主,被官员侵占,普通百姓的土地越来越少。

现在是明初,朱元璋分产到户,朱棣也是大力打击土地侵占。普通百姓再不济,家里也是有几亩地的,家家都是地主。

现在变成佃户的,大部分都是因为患病,才被迫卖地的。

另外,因为如今的大明大力发展工业和商业,做工比种地挣钱更多,所以一些会一点手艺的百姓,也会把地卖了,然后搬到城里住。

男人只要有稳定的工作,女人再随便做点事,来钱比种地还多。

当然,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也怪朱瞻基,因为他从南洋大量运回粮食,导致了粮价一直很低,所以百姓种地的积极性也就不高了。

但是这也是必须面对的困难,总不能看着受灾地区的人饿死,总不能看着因为种地的收入高,官员,举人们一个个就开始侵占土地。

所以,打压粮价,对目前的大明来说,让百姓的日子不算好过,但是能维持更长时间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