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直布罗陀(第2/5页)

当看到奥斯曼三世那犹如一座监狱一般的城堡的时候,那狭小的窗口让朱瞻基怀疑,进去了以后是不是还要点灯。

他歪过头吩咐道:“让工部挑选一个合适的位置,搭建一座临时宫殿,作为我的行宫。”

李亮闻言立即吩咐了下去,而郑和也就此事跟奥斯曼三世洽谈了起来。

奥斯曼三世很是意外,开口问道:“尊贵的客人,不知道你们准备在我的国家停留多久?”

郑和看了朱瞻基一眼,回答他:“大概要十天到半个月左右,我们会与贵国进行贸易,补充净水,并且愿意与贵国在其他方面进行合作。”

奥斯曼三世松了一口气,他就怕对方赖着不走,对方实力庞大,士兵就有六七万,他可没有信心能赶走对方。“那么,岂不是房子还没有建好,你们就要离开了?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建一套房子呢?”

郑和笑了笑说道:“不,那是你们的速度,我大明工匠能够在一日之间就搭建起一座宫殿。”

对方只当是郑和说笑,同意了郑和的条件,将朱瞻基一行请进了他的宫殿。

为了迎接朱瞻基的到来,奥斯曼三世也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主要就是以烤全羊和烤骆驼的肉类为主。

朱瞻基也让人带上来了一些香料,全部用在了烤肉上。平日里被这些马林人视为奢侈品的香料,这个时候却如同不要钱一样,撒在了这些肉上。

他们的贵族们一个个吃的满嘴流油,饭还没有吃完,一个个就忍不住寻到那些通事,想要进行贸易洽谈了。

从忽鲁谟斯招聘的这些通事本来就是商人,他们对欧洲这边的香料价格非常了解。

如今的香料价格虽然名义上说是贵比黄金,但是实际上还是有些差距的,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欧洲缺少贵重金属。

中古的西欧,最初实行银本位制,十五世纪以后,逐渐过渡到金本位制,金银铜是国防贸易的支付手段。

但是欧洲的白银大多是在德国境内,德国年产银量不断增加,仍然不能满足需要。

欧洲商人在同东方贸易中运进价格昂贵的丝绸和香料,又使贵金属大量外流。有些国家为缓解贵金属短缺,一再下令禁止金银出口,仍然不能解决问题。

更关键的是,奥斯曼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战争胶着,帖木儿国又把奥斯曼帝国打的不敢再向东方发展,也让奥斯曼帝国失去了香料的来源。

欧洲人没有香料是活不下去的,这个时代的欧洲人们以肉食为生,但是杀一只羊,一头猪,不可能一顿吃完,所以他们天天要吃臭肉。

除了少数大贵族,连小贵族们都要吃臭肉。香料对小贵族们是必需品,对大贵族们同样也是。

在东西方的商路被阻碍的同时,欧洲人为了寻找香料,寻找贵重金属,也不得不把视线转向海洋。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马可波罗。

十三世纪,威尼斯人马可波罗随父亲、叔父来到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盛宴欢迎。

他在中国居住和为官十七年,十三世纪末年回国后发表《马可·波罗行记》。书中描写北平的宫墙、房壁和天花板满涂金银,日本的金子多的用不完,无数人甚至用来盖房,而且声言绝对确实可信。

这本书在欧洲广泛流传,使欧洲人垂涎三尺,决心远渡重洋、到富庶的东方去。

欧洲人之所以不惧生死,闯进莫测的大海,主要原因还是穷的。

所以说香料贵比黄金只是形容香料的昂贵,并不是说两者价值等同。

奥斯曼人跟欧洲人做生意,他们从印度买的香料,运到欧洲,利润在五十倍到一百倍之间。

但是对大明来说,一口铁锅就能从马鲁古换取一百多斤香料,到了欧洲这些香料能卖一千多盎司白银,这里面的利润能达到数百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