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杀无赦(第4/7页)

远邦异域,咸使各得其所,闻风向化者,争恐后也。

看到这碑文的内容,朱瞻基的心里感慨万千。这碑文充分显示了大明天朝上国的气势,也表现了对印度各国的笼络之意。

如今的印度南部和沿海,都臣服于大明,可是在后世,这里根本没有任何人记得。

哪怕他见多识广,也没有听说过这座圣碑,恐怕是早就被当地人摧毁了。

大明如果不放弃交趾,不退出南洋地区,一直对印度地区进行干预和控制,恐怕就没有人敢这么做。

如今的大明已经在这里修建了行宫,今后准备加强对南洋的控制。朱瞻基相信,大明只要不重蹈覆辙,这座圣碑就会一直流传下去,供后人瞻仰。

如今已经是二月末,按照阳历,都四月份了,如今的印度已经非常炎热。

众人在山上并没有耽搁太久,就原途下山,前往柯枝王宫。

朱瞻基特意召了解缙随行马后,问他:“如果在这柯枝推行汉话,解师以为可行否?”

解缙虽然是文士,但是骑马也不在话下,他沉吟了一番说道:“若只是以加大贸易份额为由,开设汉话学塾,当地土人怕不是要争先恐后。但是若想全面推行,恐困难重重。”

朱瞻基明白他的意思。如今大明境内的文人数量不多,而此地地域辽阔,人口繁多,想全面推行汉话肯定不容易。

但是如果是以贸易为借口,在这里设立一所汉语学校,这里的土王们恐怕都会派子弟来学习。

他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先办一个学塾,让这天竺一地各国,都以会说汉话为荣。解师可在文人间联络众人,能有十几个文人留在此地教授汉话,暂时就够了。孤承诺,凡是愿意留在此地授课的秀才,举人,满三年后,回去大明可按同进士授官。”

解缙答应了下来,愿意帮助说服一些文人留在此地授课。

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对想要长期在印度实施影响力的大明来说,却非常重要。

不管大明如何强盛,印度各小国如何落后,如果相互之间民间的沟通不够,一切控制都无从谈起。

抵达柯枝皇宫,这里的皇宫建设的倒也颇有规模,大理石的建筑城堡,还有几分气势,就是稍微小了一点。

柯枝国主率领家人和文武官员在城堡外迎接了朱瞻基一行,诸多女眷也直接被接进了后宫。

接下来的十天,朱瞻基一直在各种应酬中度过,每天接见各国使节,安排各种琐事。

在这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委派了八十余个羽林卫学的士兵,与内监的人员一起,前往印度各国进行贸易摸底。

大明与各国的贸易,需要了解各国的情况,所以这件事是印度各国都认可的。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每个队伍之中,都有几个羽林卫学里面孤儿出身的士兵,他们任务是绘制印度半岛的详细地图,还有道路。

在朱瞻基的计划里,不仅要开通大明到印度的海上线路,还要勘测一条大明到印度的陆地线路。

几千年来,从印度前往大明,都是要先绕到阿富汗一带,然后从西域进入中原,这条路交通不便,补给困难,当然不合适。

最合适的道路应该是从云南到缅甸,经密支那抵达阿萨姆。

印度东部区域是除了中国以外,最适合茶叶生长的地区,这个地区是一定要控制在大明手里的。

因为只要控制住了这里,全世界就没有其他地区适合种茶叶了,而茶叶就成为了大明的特产,完全垄断。

只有完全垄断的商品,才能暴利。

而密支那地区虽然偏僻,道路险阻,但是那里是世界唯一的翡翠产区。控制住了那里,以后也等于控制住了华人最喜欢的奢侈品之一。

最大的好处是,大明打通了这条通道,就等于是有了一个印度洋的出海口,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