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4/5页)

丝绸贵比黄金,现在却只为铺地。

还有这气势恢宏的仪仗队,遮天蔽日的舰队,无一不能说明大明的富强。

他们之中的许多王爷,出门也只能依靠小马车,甚至有一些穷的,一个滑竿就解决问题。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人出行竟然需要一百个人伺候,连吐口痰,都有人专门端着痰盂等在一边。

走出了红毯,尽头就是朱瞻基的龙辇。新修的水泥路宽阔,平整,所有人侯立两边,夹道欢迎。

羽林卫的士兵们早已经下船,排在了道路两边,防止有人冲撞了龙驾。

他们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一个个身材高大面无表情,一个手握火枪,一个手扶横刀刀柄,交叉排开,隔开了朱瞻基当地土人的距离。

还别说,这样的架势很是吓唬人,那些土人看到这些士兵,一个个腿都软了。

朱瞻基坐上了龙辇,在三千羽林卫的前后左右的护卫下,龙辇缓缓而行。

他的龙辇经过之后,等候在两边的土人们才能依次排队跟在后面,向着新修的宫殿驶去。

现在没有后世的欢迎仪式,因为语言不通,也不会宣读圣旨什么的。

等到了行宫,才是朱瞻基依次接见他们的时候。

朱瞻基心里也在考虑,虽然这种仪式已经比较到位了,但是似乎还缺少了一些音乐。

以后的欢迎仪式上,搞一些鼓乐出来,更能增添一些气势。

朱瞻基的身边站着刘万,这次修建行宫,他也出了不少力气。半年没有见到朱瞻基,这个时候跟朱瞻基介绍着这个行宫的建设情况。

行宫距离码头并不远,占地面积大约五万平米,外有一圈护城河,护城河内侧没有城墙,只是用砖和水泥修葺了一圈一米五左右高度的围墙。

这个高度,也是目前大明士兵们站立瞄准的高度。

行宫四角各有一处瓮城,加上前后门的瓮城,一共六处。每处瓮城可以容纳五百士兵生活,他们同时也负责整个行宫的外围安全。

对于一处新修的行宫,能够有围墙,有瓮城区,里侧还分了前后宫,这已经很让朱瞻基满意了。

他随口夸了刘万几句,这个家伙就满足地笑了起来。

朱瞻基进入行宫之后,没有去后宫换衣服,洗漱,就直接来到了大殿。

内侍与礼部,锦衣卫安排好妥当,就开始召见各位藩王。

因为人数太多,接见之后又会安排充满大明风味的宴会,所以这次接见并不是一个一个来,而是一起进入了议事大殿。

如果是国主与王子一同前来,就两人觐见,但是如果是国主没有到,就只见王子或者正使。

即便如此,当两百三十一个城邦国的代表依次见完,每个人简单地通过通事说几句,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时辰。

每个人都饥肠辘辘,就直接安排在了侧院的演武场平地上吃饭。

为了这次的宴会,王景弘就已经准备了两个月。从吃饭用的八仙桌,太师椅,到每个人应该安排的位置。

从每一道菜的定菜,到原材料的准备,都花费了他大量的心思。

来宾近六百人,大明这边有资格上桌的还不止这个数字,然后每一桌还要安排一个级别高的将领或者是宗室,一个翻译的通事,院子里面一共摆下了一百五十桌。

如此大规模的宴席,品种繁多的菜式,无一不让这些城邦国的小藩王们如同没有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他们根本没有用筷子的习惯,也不会用,为了迁就他们,今日的菜式大多也是可以手抓式的。

这方便了他们,却也让大部分的大明陪客都没有吃好。

他们大便不用纸,直接左手擦了再洗,虽然不是一个手,但是也让人恶心啊!

吃过了饭,各位藩王也就心满意足地回去了自己的行宫,等待着朱瞻基的单独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