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4/5页)

但是嘛,既然是个如此不堪之人,朱瞻基在内心里已经判了他的死刑。

朱瞻基可不认为因为有同一个曾祖,他就该享受特权。与其以后被文官限制住,还不如一开始就建立严苛的规则,来自我约束,自我保护。

宫中有宵禁,冬天戌正,也就是后世的八点。夏天亥正,也就是后世的十点,宫门就会紧闭,再不开门。

这个时候,除了皇帝亲自下旨,否则任谁也打不开宫门。

今日的家宴气氛并不热闹,朱棣高高在上,与宗室关系亲密的朱高炽如今在京城,朱瞻基却跟这些宗室关系一般。

所以不到戌时,这顿略显寡淡的宴席就散了。

朱棣今天情绪不好,多喝了两杯,随后就回了后宫休息。朱瞻基原本还想跟他谈一下跟他出海的内监首领安排,也只能改天了。

这次出海,他是正使,郑和是副使,刚出海归来的候显这次留守,不过还有一个同样对南洋诸国比较熟悉的王景弘帮郑和减轻负担。

他们三人负责整个船队的全面工作,不管是使节团,还是贸易团,还是航海指挥,作战指挥,都由三人全面控制。

内监首领是朱瞻基最贴心的大太监金阔,他是负责内监贸易的太监总管,但是还必须给朱棣的亲信太监们留几个位置。

这次出海,光是内监就抽调了足足一千五百人,他们用这半年的时间,从全国各地筹集了大批的贸易物资。

这次内监准备充足,要将这些货物全部变成金银和各种生产资料运回来。

使节团由礼部,通政使,锦衣卫三部联合组建,专门负责船队的外交环节,总管是礼部右尚书金纯。

自日本之战之后,金纯这个在朱瞻基心里比较古板的文臣却对他亲热了起来。

这种亲热不是有心投效,而是对朱瞻基的处事之道有些兴趣。

在日本的时候,他还对朱瞻基意见多多,认为朱瞻基霸道有余,王道不足。

但是在发现朱瞻基的方法比他更有用了以后,他就开心细心研究朱瞻基处世之道,这次出海,也是他自己主动要求的。

使节团的人数有五百多人,除了各级吏员,更多的是翻译人员,这也导致了这里面的异族占了一大半。

甚至里面还有来自东欧和南欧的人员,他们有些是被俘虏过来的,有些是到南亚一带做生意,被他们的使节带过来的。

使节团的翻译总管是朱瞻基比较赏识的马欢马宗道,此人学识丰富,具有很高的外交水平。

《瀛涯胜览》此书一出,他也成为了如今大明在外交领域最权威之人,仅比如今帮朱瞻基管着下马桥农庄的陈诚名气略逊。

这主要是因为陈诚是作为主官在中亚一带纵横捭阖,帮大明将整个西域纳入了统治圈。而马欢原本只是一个翻译,所以比不上陈诚。

舰队航行总管是海军第二舰队的总兵朱真,他将会负责这次出海,近千条船的行军布阵。他曾经岁郑和三次下西洋,这些工作对他来说是驾轻就熟。

其次,他也是海军作战总兵,这次出使的五万海军,大部分将直接由他指挥。

不过以大明舰队的力量,恐怕根本没有谁敢来捋虎须,所以海军人数虽然多,更多是作为航海保障力量。

陆军作战总兵是朱瞻基的心腹薛禄,他率领两万两千神机营,加上副总兵赵永亮率领的一万两千羽林卫,将会是军事作战部分的主要力量。

而黄渊这个守备,却成为了后勤保障部分的总管,他的级别虽然不够,但是有朱瞻基和郑和的支持,也没有谁敢提意见。

他负责的项目比较繁杂,财务管理、后勤供应、医护,通讯联络,都由他负责。

幼军总管则是原幼军统领张凤山,他如今也已经晋升羽林卫守备,虽然级别不算高,还比不上一些幼军出来的士兵在其他军卫的级别,但是这是在太孙身边的守备,而且他还是羽林卫学的山长,属于极具潜力的将领。